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白马湖

王黎明

香椿树

  香椿,落叶乔木。其木质地坚韧,纹理通直。香椿木又称“辟邪木”,可以辟邪,镇宅,保平安,古时被视为一种灵木。

  香椿树其芽可食,芽色呈嫩黄浅绿。每逢清明前后,香椿所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如香椿拌豆腐,腌香椿等,口味鲜美,满嘴留香,弥久不散。它不仅营养丰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宋苏轼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让时光倒流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家老屋东门前面的小园子里,就有着这样的一棵香椿。

  我家的香椿不高,但较为粗壮。树皮呈灰黑色,周遭有许多处树皮皲裂,树根周围滋生着些许小树。

  这棵香椿树默默地立在我家屋前,在我少时的世界里,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到了清明前后,枝头上出现了一点点嫩黄浅绿,我那年迈的祖母,叫我搭起梯子,摘下那枝枝嫩芽,或洗净鲜烧,或晒干腌制,才知道这棵香椿的好处。在那食物匮乏的年代,这也算是美味佳肴。有七绝云:“嫩芽味美郁椿香,不比桑椹逊几芳。”

  这棵静静的香椿树,陪伴见证了我的成长,她正像我的祖母!

  我是在祖母的宠爱下长大的。祖母3岁丧母,十几岁时又丧父,家境贫困,是她的祖母把她抚养成人,自小受够别人冷眼。对命运的抗争养成了她坚韧的性格,不屈的意志。正像香椿,不需要肥沃的土壤,然后却有着质地坚韧的木质。

  祖母20多岁时才出嫁,在当时算是很晚了,且嫁与祖父是作填房。婚后育有我父亲兄弟姐妹7人,含辛茹苦,艰难养大。

  据父辈们说,日本侵华时,祖父在上海工作谋生。历年战事,桥梁炸毁,交通中断,祖父有六七年不能回家。祖母家中7个小孩,大的十七八岁,小的几岁,就靠着祖母一个人操劳。这样的一个小脚女人,在生活重压下发出巨大能量,靠做手工活,为地主有钱人家帮短工,勉强度日,终过难关。因为祖母的付出,父亲兄弟姐妹7人对祖母都很是尊敬和孝顺。

  我的祖父很早就离世(我没有看见过我祖父),祖母在祖父去世后就开始吃素念佛,她吃的是长素,就是从此不再食荤。她没有读过书,为了念佛,硬是靠死记硬背记熟所有经文。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做早功课念佛,每天如此,年复一年。

  祖母很爱护她的7个子女包括孙辈。父亲7个兄弟姐妹,只有我父亲陪伴着晚年的祖母,其余6人,大多在上海,也有绍兴和四川的。晚年的祖母从不去外地,只是每年春节去绍兴四姑母家过上一晚,第二天就会回家。远地的儿女孙辈也不是每年可以回老家看她,总要隔个好几年。虽然不常见面,但祖母时常会念叨他们,每逢河虾肥时,总要哂些虾干寄给他们。

  祖母对儿孙的爱护,正像那棵香椿守护着根旁滋生的小树,而我是祖母最宠爱的人。每想起这些,泪水会忍不住布满我的双颊!

  年迈的祖母终于在我15岁那年夏天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去的时候我抱着祖母大哭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问人世间情为何物,莫过于我祖孙情深!

  那棵香椿树在祖母去世后依然默默守护着我们,它依然冬天掉叶,春天发芽,只不过是树皮更皲裂了点。随着我外出求学工作,我更加忽略了它的存在。不知是在哪一年,它突然死掉了,只是根旁滋生的小树更多且位置更远,但无论位置多远,都是在我家的园子里。再后来,父亲在那棵香椿树的位置上,种上了桑树。

  这几年,我经常会想起那棵香椿树,我似乎感到那棵香椿不正是我的祖母吗?

  今年清明节携妻儿上山扫墓,爬了两个山头,祖母在青山的南面,父亲在青山的西面。我无意中看到在父亲坟地的不远处,立着一棵不大的香椿,正吐着嫩黄的芽头。我仿佛感到是我的祖母在守护着她的小儿子——我的父亲。

  香椿树是我梦中的树!


上虞日报 白马湖 00008 香椿树 2020-04-24 11906037 2 2020年04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