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行医
“大医”为灯,照亮患者医路
大道至简,医路漫漫。多年来,王燕深耕中医临床一线,始终致力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诊疗风格。她以业界名师大家所秉持的“大医”精神为指引,在诊疗领域精研不辍,尤擅“心身同调”,针对情志失调、焦虑、抑郁等心理相关病症,摸索出一套兼具中医特色与临床实效的治疗体系;在妇科疾病诊疗上,凭借扎实功底与细致辨证,积累丰富经验,帮助无数患者摆脱病痛。如今,越来越多患者循口碑而来,年门诊服务逾万人次。
辨证施治:为“慢性虚劳”患者寻回活力——
一天早上,一位年近50的男性患者走进诊室,刚坐下便叹气:“王医生,这几年我总觉得浑身没劲,晚上也睡不踏实,去医院做了全套检查,都说没大毛病……可这难受劲,天天都在。”
王燕耐心倾听,细致询问生活习惯、病史细节,渐渐理清脉络:患者从事文职,日常节奏紧张,三餐不规律,常熬夜;晨起心悸心慌,白天精神萎靡,稍走几步便气喘,手脚常年冰凉。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为“脾肺气虚,兼肾阳不足”,属临床常见慢性虚劳类型。
“慢性虚劳不是一天熬出来的,恢复也得慢慢来,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少一样都不行。”王燕一边为患者释病,一边开方:中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补益肺脾,搭配右归饮温补肾阳,还专门拟“生活处方”,从规律作息、饮食调养到适量运动、心理调适,每条都细致具体。“只有内外同调,把身体和心里的‘亏空’都补上,才能真正摆脱这个‘慢性病友’。”
一个月后,患者复诊,已然判若两人:面色添了红润,眼神有了神采,说话语气也轻快许多。“王医生,我现在做事有劲了,晚上能踏实睡一整晚,心里的烦躁也少了好多。”
细节关怀:为痛经患者破解“顽疾”——
王燕的诊室里,常有妇科疾病患者前来。一天中午,一位年轻女士加号就诊,声音带着哭腔:“王医生,我以前听人说生完孩子痛经会好,可我这痛经不仅没缓解,反而越来越重……朋友说您治好过她的病,您帮帮我吧。”
经详细沟通,王燕了解到,这位女士平时嗜食生冷水果,夏天离不开冷饮、空调,冬天穿得单薄,还习惯熬夜。“生冷食物易伤脾胃阳气,寒气积体内,会加重气血瘀滞;熬夜则耗伤气血,阳气失养,这些习惯都是痛经加重的关键。”她逐条为患者析因,让她清楚自身问题所在。
根据患者体质,王燕开出处方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调理。同时反复叮嘱调整生活习惯:减少生冷摄入、注意保暖、避免熬夜……一段时间后患者复诊,脸上终于露出笑容:“王医生,我的痛经真的减轻好多,再也不用每次靠止痛药熬过去了。”
身心同治:7年陪伴温暖肺癌术后老人——
“行医不光要医病,更要医心。心态顺了,病就好了一半。”王燕与蒋大妈7年多的相处,正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
7年前,72岁的蒋大妈肺癌术后,开始找王燕中医调理。诊室里弥漫的药香,成了蒋大妈生活中安稳的底色。王燕始终牵挂老人,药方会依季节变化、老人体质细微调整:术后初期侧重固本培元,助身体恢复;后期转向调理气血,加温润药材增免疫力。每味药的增减,都藏着对患者的细致与牵挂。
直到一年冬天,蒋大妈复诊时没了往日笑意,声音发颤地说:“王医生,我家老头子……走了。”此后,蒋大妈的复诊多了项“特殊内容”——找王燕倾诉。每当这时,王燕静静倾听、耐心疏导,给予她温暖与力量。
跨越医患的情谊,让诊室多了几分暖意。
常有患者说,见了王医生就忍不住红了眼。或许是她眼中的真诚,让患者找到卸下防备的出口;或许是她耐心的倾听,让积压心底的痛苦、委屈有了安放之处。而王燕始终记得,自穿上白大褂起,她要守护的,从来不止患者的身体,还有那颗在病痛中煎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