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新闻·教育

研习瓷源文化
探寻传承脉络

  本报讯 (记者 楼丽君 通讯员 陈弈文) 近期,浙江师范大学“星匠非遗行”团队走进上虞区职教中心、瓷源文化小镇,开展以“青瓷文化传承与非遗体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传统技艺方面的专家学者为青年学生面对面传艺授课,将职业技能教育与非遗传承紧密联系,共同探索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活化路径。实践团成员走进区职教中心青瓷体验馆,在浙江省技术能手倪亮节老师的讲解与指导下,从取土、晾土、练土,到制坯、修坯、上釉、烧制,学习越窑青瓷制作流程各个环节,感受传统手工技艺背后的严谨与专注。

  实践团成员俞健俊初试拉坯,遇到诸多困难,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任政现场耐心指导,“当泥坯欲散,双手需稳稳上提聚形。塑形时指尖轻捻,依循心中图景把控。”大家纷纷表示,技艺可学,匠心难得,一件青瓷不仅仅是器物,更是文化的承载。

  实践团成员还围绕青瓷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乡村文化品牌建设、非遗传承路径等课题,开展“走进瓷源小镇,探寻传承脉络”主题调研,并就“如何让青瓷文化更好服务乡村发展”提出诸如结合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设计文创产品拓展市场、推动青瓷IP打造等建议。“传统基因+现代表达”的实践形式,为越窑青瓷注入精准养分,让千年技艺融入当代生活。

  近年来,在各方推动下,职业院校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去年10月,我区职教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星匠非遗行”团队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5年内,双方需筛选推出青瓷、刺绣、刻纸等18项非遗技能公益课程,共同开发“三段适配”支持性就业模式,即评估阶段运用眼动检测、兴趣问卷等多维手段精准定位潜能;教学阶段融合线上微课与四维辅具创新教具,攻克学习障碍;实践阶段通过5步转化策略实现公益体验向稳定就业过渡。截至目前,双方已先后推出16项非遗技能公益课程,联动30余家学校、企业及非遗单位开展20余场实践活动,累计服务超500小时。

  “通过公益课程与文创产品销售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运营。”区职教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非遗学科归属、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与教材建设,深化“非遗+”职教模式,构建涵盖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就业安置等完整产业链,探索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上虞日报 新闻·教育 00004 研习瓷源文化
探寻传承脉络
2025-08-16 23632632 2 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