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博弈 化危为安
上虞人民医院为脑淋巴瘤患者架起生命通道
本报讯 (通讯员 蒋立明) 在接受6次系统性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67岁的罗师傅目前颅内肿瘤持续缩小,生活能够自理,困扰许久的头晕头痛等症状也成为过去时。
罗师傅之前反复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后逐渐出现行为及精神异常,经过头颅增强磁共振等检查,医生告知其颅内可能有恶性肿瘤。患者随即前往上海进一步就诊,为明确肿瘤性质,在上海某院做了脑部肿瘤穿刺,穿刺病理结果提示:原发中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颅内肿瘤病理穿刺后,罗师傅入住重症监护室观察,精神症状继续加重,而且发生感染,长时间昏睡,生活不能自理。因病情加重,且照顾不便,患者家属希望回到当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于是,联系上虞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随即转至上虞做进一步治疗。
罗师傅遂入住上虞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但病情危重,反复高热,咳嗽咳痰明显,意识模糊。血液内科快速为其做了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叶大片病灶,考虑脓肿可能性较大,为明确病原学,立即实施了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检查,最终明确为右上肺肺脓肿,肺泡灌洗NGS检测为葡萄球菌、肺孢子球菌感染。
明确病原菌之后,考虑到抗感染时间长,而恶性淋巴瘤不等人,治疗迫在眉睫,血液内科采取大胆决定,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尽早进行利妥昔单抗针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的靶向联合化疗治疗,确保取得最大疗效的同时,使毒副作用最小化。
第一疗程治疗结束,患者意识明显转清,对答逐渐切题,咳嗽咳痰高热也明显好转。经过两个疗程的靶向联合化疗治疗,同时继续联合抗感染等治疗,患者复查头颅磁共振和肺部CT,均提示病灶及肺部脓肿较前明显缩小。从前期的卧床状态,言语含糊,到后来的神志清楚,生活自理。这一治疗结果,不仅让患者及家属信心倍增,也让医护人员深感欣慰。
医生介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常见血液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最常见类型,目前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起源于淋巴结,而该患者为原发中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则较为少见。该类型淋巴瘤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眼),同时不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结或器官。这种类型的中枢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系统治疗为主,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仅在获取病理样本时需要手术介入,手术本身不对疾病起治疗作用。中枢淋巴瘤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疼、视物模糊、认知障碍甚至癫痫发作等,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检查。
据介绍,上虞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在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科室拥有规范的诊疗流程和先进的治疗手段,熟悉操作各类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的化疗、靶向治疗及综合管理。医生还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钱文斌教授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半月有浙二血液专家来上虞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查房指导治疗,患者无需辗转外地,在上虞当地即可获得与省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免除了舟车劳顿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