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新闻·乡镇

青山绿水焕生机
林下药香飘共富

陈溪乡八村联动巧布“本草局”,奏响生态富民新乐章

  浙东四月天,陈溪乡小陈岙村的竹林披上新绿。4月27日,溪隐药材基地的层叠竹海深处,正上演别样的“春耕图”。10余名村民弯着腰,将三叶青幼苗植入特制定植篮。“这些‘小家伙’要养足40个月,这些根茎能长成‘八爪鱼’形态,特制篮方便整株起获。”基地负责人直起身,望向绵延的竹海,“时间越久越金贵。即便市价波动,让它们多汲取一年天地灵气,来年身价还能涨三成!”

  这片蓬勃的药田,见证着返乡农创客与村集体的创新融合。这位原工程从业者转型的基地负责人与村书记在走访中达成共识,共同探索出“土地银行+ 技术托管+风险共担”合作模式:村集体通过土地整治入股,占股20%。企业负责种苗采购、标准化种植管理,并将毛利润的20%反哺村集体;种苗公司保底回收。这种机制既保障村民稳定收益,又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共同富裕的种子正在竹林深处萌芽。

  “两棵板栗树冠下可开辟一亩石斛田,这是‘向天借地’的智慧。”小陈岙村相关负责人凝视着三叶青种植区后方的板栗林,勾勒着产业新图景。从三叶青到石斛,从土地入股到订单农业,中药材版图正有序扩展。不远处,70多岁的王大爷娴熟地堆砌营养基质。下午4点半他准时收工,每天有150元工钱:“家门口干活筋骨舒展,钱包也鼓起来了!”

  相距不远的太平山村,“点绿成金”的实践已见成效。这个野生黄精基地通过“整村流转+无运营费保底分红”模式,与上海专业团队联合成立浙江仙隐文旅公司。通过“人种天养”方式,太平山村广泛培育长梗黄精45万余株,覆盖面积超过1200亩。2024年,黄精产品的销售额首次突破2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8万元左右。

  “我们正在构建‘一园四区’产业格局。”太平山村负责人展示规划图:200亩黄精精品示范园集成种质保护、文化展示功能,配套的种植、加工、研学、康养四区建成后,预计年综合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年均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与村集体增收。

  这场产业变革正形成燎原之势。乡党委书记陈立林带队赴开化、安吉、磐安考察后,提炼出林下套种与三产融合的发展密钥。在乡村振兴座谈会上,“八村联动”的本草产业图谱日渐清晰:太平山黄精、小陈岙三叶青、干溪浙贝母等特色品种错位发展,构建“一村一品”的兴村共富链。

  晨露中的陈家岙村白芨试验田里,农业农村工作办负责人正在测算:“成活率超95%,亩产可达6000斤!”按现在15元1斤市价估算,5亩试验田年产值将达45万元。与此同时,陈溪村、虹溪村、夏家岙村白芨幼苗在晨露中舒展腰,干溪村30亩浙贝母和乌药已完成订单签约,塔溪村板栗林石斛项目正在磋商——朝着打造虞南万亩中草药目标,共富版图正徐徐展开。

  青山翠谷间,这些“本草明珠”正串珠成链,构建起独具辨识度的产业矩阵。当暮春的夕阳为竹林镀上金边,村民们仍在躬身播种——他们栽下的不仅是药苗,更是一个生态共富的春天。


上虞日报 新闻·乡镇 00009 青山绿水焕生机
林下药香飘共富
2025-04-29 上虞日报2025-04-2900004;上虞日报2025-04-2900006;上虞日报2025-04-2900009 2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