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新闻·乡镇

文化活 生态美 产业兴

道墟街道全力绘就“江南威尼斯”共富新图景

  踏入新屯南村,“江南威尼斯”的秀美和古越文化的浓厚交织;走进钱上村,农耕文化扑面而来;漫步新民主村,猴王馆里感觉西游文化与“章氏猴戏”的发展……

  目前,以新屯南村为核心,串联新民主、钱上、五四等多个村庄,沿着新屯南村、猴王馆、道墟老街、贺家池水系、称山景区等多个景点,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展现在眼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道墟打卡。

  这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发展是道墟街道全力绘就“江南威尼斯”共富新图景,推动村村组团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道墟街道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核心任务,锚定“青春之城”主战略,以“三地”“五善”建设为抓手,推动从“资源分散”向“抱团共富”转变,在千年水乡的肌理上书写共富答卷,让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文化活、生态美、产业兴”的共富新画卷。

  村村组团共富发展,党建引领是关键。为进一步破解乡村发展资源分散难题,近年来,道墟街道组建“红漫水乡”共富党建联建体,建立“月度联席会商”制度,实现新屯南村、新民主村、钱上村、五四村等片区多村结对,并联动水利、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推进产业规划、水域治理、道路连接工程等重点任务,共绘幸福“同心圆”。

  随着“红漫水乡”共富党建联建体的深入推进,道墟街道开始积极探索“党建+人才”双核驱动模式,激发发展新活力。今年,街道与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入规划师、工程师“双师下乡”服务,将村庄规划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片区资源从“分散低效”向“集约高效”升级。此外,街道借助“青春有道·创客联盟”,实施助力创客发展“八大计划”,挖掘培育创客人才52名,成立全区首个乡镇街道级1000万元“创投江南”专项基金,发布创客招商鱼骨图,引入烟火江南、鱼跃江南、数智江南等创客项目13个。依托省农业龙头公司绍兴市金禾农业有限公司,打造创客型共富工坊,通过电商直播、品牌联动等产销方式,2024年农产品销售额达1.7亿元,带动周边1000多名农户及相关合作社的发展。

  如何让资源与经济实现“双向奔赴”?绿色治理赋能持续发展是道墟给出的答卷。近年来,道墟街道紧扣“江南威尼斯”水乡图景,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团队,完成未来乡村规划设计方案,以“生态共治”为核心,推动直荡江等村内河道水岸综合治理,建设水乡灯光秀特色项目,打造1.3公里环直荡江沿线亲水游步道,完成绍兴千年名湖贺家池圩堤改造、河道清淤疏浚、围堰等7个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推进贺家池区域道路提升、景观改造、基础设施配套等三大提升工程,为水上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提供支撑。立足共富片区资源禀赋,街道产业化开发贺家池水域,谋划引进“鱼米之乡”生态养殖与农业种植项目,发包闲置农田与水系资源,围绕村集体土地打造7000平方米新屯南—庙桥物业联建项目,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资源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伴随着乡村资源集聚整合,美丽乡村底色愈发浓郁,道墟街道开始谋划起“文旅融合”这篇文章,进一步拓展共富路径。近年来,街道依托古越文化、水乡文化等多元文化遗产,锚定“古越胆剑地·江南威尼斯”的目标定位,打造全域文旅融合IP。发布“江南越境”文旅路线图,以“红色+农场+文旅”为体验核心,串联新屯南村、猴王馆、道墟老街、贺家池水系、称山景区等节点,形成“名山秀水、田村交融”的江南越境水上观光带。其中,新屯南区域已开发完成“一壶江南”新中式茶咖空间、滴水书屋、水榭戏台等文旅新业态新场景,今年2—4月吸引游客超3万余人次,实现乡村文旅火爆出圈;猴王馆计划引入国内首个“西游元宇宙”主题体验馆——“遇见悟空”数字文旅沉浸式艺术馆项目,以六小龄童版孙悟空数字人为核心,结合VR技术还原花果山场景,打造长三角数字文旅新地标;贺家池区域正开工建设慢时光营地、羊羊农场、千秋亭等文旅场景,谋划打造江南文化创客中心、乡村博物馆、百工坊和古越客栈等业态,形成“水乡文旅+”产业生态,带动村民就业与创业……

  从“单村突围”到“全域共富”,道墟街道以党建为笔、生态为纸、文化为墨,正绘就一幅“绿水生金、文脉兴业”的现代版“江南威尼斯”共富画卷。


上虞日报 新闻·乡镇 00006 文化活 生态美 产业兴 2025-04-29 上虞日报2025-04-2900005 2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