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大书
——读王水鑫回忆录《岁月峥嵘》
他,出生农家,16岁拜师学艺,历经一个甲子摸爬滚打、创业开拓,把一家十多人的建筑队,发展成为国家特级建筑企业,谱写了民营建筑企业勇立潮头的传奇。
他,自小聪慧勤劳,刻苦自学,在工作之余收藏了数以万计的建筑构件、明清家具、文房四宝、古钱币等,创办了国家二级博物馆。
他,惯于粗茶淡饭,恪守勤俭节约,却创立了总额达1500余万元的6个教育、慈善公益基金,在援建青川、抗击新冠疫情中,更一马当先,慷慨解囊,呈现了一位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
他,就是绍兴市改革开放40年中的十大建筑功臣、原中鑫建设集团董事长、著名收藏家王水鑫先生。
得悉王水鑫先生在写个人自传式回忆录,还是七八年前的事,作为他的朋友,我深为他的这一举动欢欣鼓舞。人生是一部大书,作为浙江建筑业的领军人物、全国收藏界的知名人士,我知道王水鑫先生的人生历程,有太多的跋涉足迹值得摄录,有太多的不懈追求值得记取,有太多的奋斗开拓值得解读,也有太多的言行和精神值得标榜。他的这部人生大书,是他个人生命的成功和辉煌,也是他的家人、朋友、员工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今天当王水鑫先生的个人自传式回忆录《岁月峥嵘》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我对他为此书付出的无数心血、为社会作出的又一贡献,深感敬佩。
地处浙东沿海的上虞,地理优渥,物产丰富,文化丰厚,民风淳朴,是浙江的经济强县,也是全国首个“建筑之乡”。优良的传统和环境,造就了上虞人聪慧勤劳、知书达理、勇于开拓又务实坚韧的人文品赋,在上虞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尤其是建筑业企业家,可谓是浙商“四千精神”的典型写照。正如易炼红书记所说:“浙商有千年传承,书写了无数传奇;浙商有卓越贡献,释放了无穷能量;浙商有市场灵性,打开了无疆空间;浙商有过人胆识,创造了无限可能;浙商有家乡情怀,展现了无私品格。”而这“四千”和“五有”,既是浙商的共同品赋,也是王水鑫先生能标杆浙江建筑企业家、翘楚浙商的根本所在,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辉煌、精神富足的最大秘诀。
作为此书的最早读者之一,我相信王水鑫先生这本自传式回忆录,会带给读者很多的得益和收获。而鲜明的地域性、强烈的时代感、浓郁的烟火气和原生态的书写,可让读者将此书作为认知地域人文、品鉴人情世态的风情画;解析行业发展、触摸时代变迁的史料图;尤其是贯穿此书的不畏艰辛、奋发向上、务实坚韧的正能量,和执着追求事业、真诚善待他人、自觉奉献社会的人格精神,更可让我们将此书作为创业的指路灯、成长的导航图和精神的加油泵。
出生于1947年的王水鑫先生,差不多就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建筑企业家和浙商的优秀代表,他经历丰富、见识广博,观念先进、思想开明,而事业的辉煌、成就的卓越和对社会的突出贡献,也让他有许多荣誉和光环。但在我和更多朋友的眼里,王水鑫先生更是一个朴实和蔼的邻家大哥,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此中的特质,就是他有一种令人特别敬重的胸襟和情怀。
与别的企业家不同,在执着于事业开拓奋斗的同时,王水鑫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即与收藏结缘。40余年的孜矻以求、筚路蓝缕,40余年的积腋为裘、聚沙成塔,他已收藏了一万多件建筑构件、明清家具、文房四宝、古钱币等艺术品,先后创办了两个民办博物馆:浙江中鑫艺术博物馆和绍兴市上虞区建筑艺术博物馆。其中浙江中鑫艺术博物馆更是跻身国家二级博物馆,成为全国民办博物馆的翘楚。
如果收藏最初缘于兴趣和爱好的话,那么了解或投身于收藏的人都明白,随着收藏的深入和发展,能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且能有不菲的成就,兴趣、爱好是远远不够的,它更要靠责任和担当——保护和传承先辈文明成果的责任,让全社会能共享这些文明成果的担当。而滋生和扛起这种责任和担当的,宽厚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必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和支撑!
对自己的收藏事业,王水鑫先生这样说过:我搞收藏,第一个目的是回报社会。人是属于社会的,从社会中取得收获,又回报社会,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每一个事业有成者的终极追求。第二个目的是对文明的尊重。每一个藏品既是先人创造的文明的结晶,也是那些能工巧匠们艺术生命的结晶。收藏和保护好这些文明的结晶,让它们得以传承、延续和重生,既是对文明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致敬。
或许了解和认知王水鑫先生这一代人最基本的价值观和终极追求,感悟和汲取像他这样的大国工匠对文明的尊重、对生命的致敬,正是我们阅读此书的两把钥匙,有所得益的价值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