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体系统部署新学期德育教育工作侧记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近日,区教体局组织召开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总结今年以来全系统德育工作,研究全区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判和探索推进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形成合力共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扎实推进 亮点频闪
2023年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区“魅力班主任”、区中小学精品社团、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十佳孝星标兵”……会上,各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和个人相继上台领奖,展现了全系统德育教育的新成果。
据悉,近年来,教体系统紧紧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不断增强做好学校德育使命感,紧贴学生实情,创新德育载体,德育教育亮点频闪。
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制订并印发《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及行事历》,组织“越讲越响·五老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宣讲活动、“国旗下讲话”征文活动、“皇马杯”少年英才和道德榜样评选活动、市区级“五好学生”评选活动、市区级“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等,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强化“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精心举办“班主任文化节”,提升德育队伍综合素养。举办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义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区88位班主任通过两轮淘汰赛和27位班主任现场优质课评比的层层选拔,16位班主任获得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综合类一等奖,4人获得市级综合一等奖,10件作品获得市级单项一等奖,1人入选省赛。
创新开设“阳光巴士”,精准赋能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召开全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组建跨领域、跨部门、跨专业的组合式专精尖服务团队,发挥全要素优势,给予学校、家长、学生、社区有效指导。二是组织开展“5·25”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今年各中小学校不仅夯实常态化协作活动,更积极推进个性化活动方案,通过拓展游戏、心理剧演绎、心理委员游学、趣味游园等非传统教授式的活动,融合体育、美育、劳育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心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召开全区校园安全暨防溺水工作会议,扎牢心理安全大防线。以“阳光巴士”为纽带,帮助学校畅通与公安、医院、家庭的联系渠道。
活跃艺术教育,助推德育教育。组织开展“民族魂 中国梦——阳光下成长”2024年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88个舞台表演类作品开展现场评比,600余件美术类作品采用线下集中评比。春晖中学等10所学校在艺术节活动中获得区级优秀组织奖,实小集团实验小学被评为绍兴市优秀组织奖。举办“舜杰助我阳光成长”舜杰奖教奖学助学基金成立30周年颁奖晚会,14个优秀师生艺术节目在晚会展示,得到各界好评。
聚焦立德树人
突出六大教育重点
“为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要求,全系统将提升立德树人的自觉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准绳,创新推进德育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昨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此定位新学期中小学德育。
聚焦立德树人,扎根上虞教育实际,新学期,全系统德育教育将突出六大方面重点: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继续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激励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自觉树立远大理想等。
二是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各科教学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中,融入学生日常;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诚信教育等,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抓好孝德教育,充分挖掘地方孝德资源,挖掘各校孝德榜样,传承和弘扬上虞孝德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四是加强生态、法治和文明礼仪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选树制止餐饮浪费教育典型。积极开展各级无废学校创建,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努力做到法治教育“四落实”,开展“学宪法讲宪法”、预防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模拟法庭等法治安全教育宣教活动等。
五是加强美育、劳育和实践教育。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推进艺术进校园,开足开齐艺术课程,打造地方传统艺术、“非遗”文化特色美育校本课程,积极培育中小学艺术特色基地。持续开展“虞少年·悦劳动”劳动实践教育,遴选一批劳动教育特色校本课程,选树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增进学校与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
六是加强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防艾教育、禁毒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继续加大近视综合防控力度,积极鼓励行之有效的基层探索。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廉洁意识等,做好反邪教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崇尚科学。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配足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四特”学生和心理高危学生筛查,切实落实危机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服务指导作用,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等。
深化“三全育人”
呵护学生素质提升
“顺应发展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全系统将进一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德育工作体系,做好融合教育文章,努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优良文明素养,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一代新人,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昨日,谈及德育教育工作,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完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激励各校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确立全员育人观念,把德育工作体现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改变过去重智轻德的育人观,加大中小学德育干部、班主任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德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促进。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加强学校德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和社会各界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红色旅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善于利用身边先进模范人物和杰出学子的事迹,教育和激励广大中小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推进德育工作改革创新。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必须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各校将遵循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关怀爱护,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同时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坚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与此同时,教体系统将进一步健全有效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机制保障,将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立年度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将加强法治副校长、班主任等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表彰激励机制;深化德育创新与科研,组织德育工作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德育论文评比、“4+1”德育微创新等活动;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健全完善德育工作评优表彰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