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塘镇以“育竹行动”构建担当作为干部队伍好生态——
锻造“实干家” 聚力谋发展
本报记者 成波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省级重点工程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改建工程(上虞段)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康家湖隧道右洞进口正在加紧挖掘作业。看着项目进入加速建设的新阶段,长塘镇负责征迁工作的干部们不由感慨:“一个大项目推进的背后,真的有太多的不容易和许多人的努力。”
104国道改建工程(长塘段)涉及征收土地57.341亩(含夹心地),房屋704.64平方米。作为我区首个完成全部116户农户土地征收签约工作的乡镇,长塘镇干部队伍的实干作风就写在项目推进的加速度里。
“都说‘千难万难,征拆工作第一难’,特别是坟墓调查、迁移工作千头万绪,要实干,更要巧干。在这方面,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金效益作为我的分管领导,也是我的师傅,给了我很多指导帮助。”长塘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赵泽华告诉记者,“在征迁过程中,他多次提醒我,征迁工作时间长、问题多,要尽可能提前谋划、预判问题。”于是,当出现一处无主坟在公告期后的迁移过程中又遇人认领,来人在现场又无法确认的情况时,征迁干部们耐心倾听群众诉求,拿出了施工前后的清晰比对照片、找来了了解情况的当地村民,最终圆满解决了迁坟事宜。
不久前,长塘镇举行了年轻干部座谈会暨导师帮带结对仪式。十余位“老师傅”将通过“一帮一”“一带一”形式,进一步传授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从思想上、工作上对年轻干部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帮助。
集研学、农产品展厅、休闲饮食为一体的青春农场——供销社数字农业基地项目,是长塘镇打造“东工、中闲、西农”产业新格局的重要一环。自2022年得知该项目投资意向,长塘镇立即组建项目攻坚干部队伍,凝心聚力主动出击,在“投资为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引领下,紧盯项目投资动向,寻找洽谈合适地块,全面落实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将该项目留在长塘、发展长塘。目前,已初步确定项目建设地块,并完成该地块上百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党员干部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决心,化成了长塘发展的蓬勃动能。
104国道(长塘段)施工步步推进、浙里新起点创投产业园实现一期满园入驻、梅坞岭古道长塘段提升工程基本完工、病险山塘整治工程不断深入、桃花源景区配套工程景区主入口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一个个项目加速推进的背后,离不开长塘镇干部的用心服务和全力推进,在服务项目的过程中,干部们也在实战中不断锤炼个人作风与能力。而在干部队伍活动迸发的背后,是长塘镇以“育竹行动”构建担当作为干部队伍好生态的积极作为。
镇党委委员王焕军介绍,长塘镇根据年龄、职务差异开展针对性行动,积极打造干部队伍建设“全链条”体系,聚焦干部能力急需点、薄弱点、欠缺点等问题,持续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其中,面向年轻干部开展“墩苗”行动,聚焦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两条主线,提升各方面素质能力,实现“育笋成竹”;针对中层干部的“拔节”行动,通过实绩比拼、挂岗锻炼、重点压担等方式不断提高“善为”“敢为”,实现“劲竹拔节”;对45岁以上干部实施“固根”行动,全面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实现“固根强基”。与此同时,开展村干部“群雁工程”年度培养计划,全面夯实乡村振兴队伍支撑。
“近期,我们除了举行年轻干部座谈会暨导师帮带结对仪式,还相继开办了‘竹韵新声’大讲堂、‘竹韵青年’论坛等,千方百计锻造‘实干家’,聚力谋发展。”长塘镇主要领导表示,今年是长塘奋力拼抢抓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敢为善为勇担当的关键之年,全镇上下将以“青春三态”培育为主抓手,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项目孕育地、全域旅游TOD集散地、共同富裕乡村样板地。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长塘镇党员干部将切实扛起责任,全力以赴、竭尽所能积极推进“红润竹乡,富美长塘”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