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杨梅的“甜蜜烦恼”
驿亭镇“二都杨梅”深加工走出新路子
![]() |
![]() |
![]() |
![]() |
本报讯 (记者 楼丽君 通讯员 崔虹) “服务太快捷了,零次跑,就领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近日,上虞耀庆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贾庆耀收到由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电子证书,不禁感慨,“在‘二都杨梅’采摘前,顺利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为下一步食品生产和在‘天猫’等电商平台打开市场铺平了道路。”
早在2016年,贾庆耀就在驿亭镇联桥村和五好村的交界处,承包480亩杨梅山。2022年,他以每亩30万元的价格,打造占地12亩的智慧连体大棚,眼下,大棚杨梅将抢“鲜”上市。
驿亭镇作为我区“二都杨梅”的主产区,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1.3万吨左右。杨梅是一款没有果皮的水果,果实成熟季一旦撞上梅雨天,果实保鲜期短、不耐运输、价格不稳等情况尤为明显,常常让果农深受其扰。这引发了驿亭镇和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思考——如何在助农增收的同时,让家乡美味可口的杨梅走得更远?
5月中旬,驿亭镇组织召开“二都杨梅”产业服务发展座谈会。邀请12家“二都杨梅”农业主体代表与农商银行上虞支行、农业银行上虞支行、中国人保上虞分公司、人寿保险上虞分公司、大通电商公司、上虞邮政快递公司、绍兴顺丰速运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探讨,化解杨梅的“甜蜜烦恼”。
“让‘二都杨梅’加工生产出便于运输和储存的产品,提高杨梅的附加值,延长其产业链,是果农增收的关键。”上虞晶梅杨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金美开门见山地说。
二十年前,徐金美承包魏伯阳山120亩杨梅,开始她的“采摘游”计划。如今,她的承包面积达500余亩。2019年,徐金美准备规模化生产杨梅酒。当年6月,赶在“二都杨梅”开摘前,取得了杨梅酒生产许可证,创办梅之乡家庭农场,注册“晶梅”商标。“当时就是傻想,假如‘二都杨梅’酿成美酒,全年都可以销售,那‘二都杨梅’的产值和附加值就会大大增加了。”徐金美说,经过多年探索,杨梅酒销售形势越来越好,好的年成能销售近1万公斤。
为加速“二都杨梅”深加工产业发展,今年来,驿亭镇联合区市场监管局主动靠前,加强“证前指导”,对杨梅生产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在收到上虞耀庆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关于申请水果蒸馏酒、配制酒等产品生产的相关资料后,我们第一时间深入车间现场指导完善企业设计工艺布局流程图、规划功能间划分、检验室建设、保障食品安全规章制度、试制产品检验报告等,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简化审批流程,4天内为企业颁发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如果说,帮助果农解决产销问题是当地政府联合各杨梅合作社走出的第一步,那么,研发更多深加工产品,持续打响“二都杨梅”品牌,则是驿亭的长远目标。接下来,驿亭镇将进一步开发杨梅衍生产品,加快“虞之梦”杨梅深加工项目投产,探索杨梅酒与绍兴黄酒的合作开发,促成实现与会稽山、女儿红等黄酒品牌的战略合作,把更多杨梅深加工产品摆上消费者餐桌,助力“二都杨梅”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