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文
放大“‘年度最佳投资’
是上夜校”的导向效应
一年下来,“90后”张晋辉觉得自己在手作课上花的这笔钱“物超所值”。张晋辉是上海一家外企的程序员,去年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点心、咖啡、茶艺、烹饪等手作课上。因为夜校请来的都是五星级厨师、非遗传承人这样的大咖,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在他看来,夜校的2500元学费,算得上自己的“年度最佳投资”。
张晋辉为何热衷于上夜校?从表面上看,是因为“这几年公司业务受挫,连续三年没涨薪,一些关系很好的同事也陆续离开”,令其在工作上有了不小的危机感;从本质上说,则是因为张晋辉联想到,“如果只有IT一种选择,人生难免留下遗憾”。是啊,从“品尝过张晋辉的手艺,开烘焙店的朋友开始邀他去帮忙、授课”,到“在培训机构认识的老师,也给好学上进的张晋辉介绍兼职机会”, “在烘焙、烹饪上找到了人生掌控感”以后,张晋辉怎能没有“夜校的2500元学费,算得上自己的“年度最佳投资”的感慨呢?
暂且不说上述夜校的教育质量、教学管理是如何被包括张晋辉在内的学员们所称道,单就张晋辉“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点心、咖啡、茶艺、烹饪等手作课上”的表现来看,就值得许多青年朋友们学习借鉴。而今有个别青年人总觉得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后,已然心满意足,似乎再也不情愿把业余的时间投射到学习上,反而更乐意外出旅游、健身放松抑或围炉煮茶。笔者无意于质疑以至否定这样的选择,只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当须趁着人生最美好、最富活力的时光,去尝试打开新的更多的人生路径,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芳华。
虽说参加夜校培训并非我们业余生活的唯一选择,但夜校至少为我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它同时也启示我们:只要肯投入、愿吃苦、善学习、懂积累,我们就为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石。而一旦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的人生就会少些遗憾。毋庸讳言,如今总有一些青年人不免因为自己的人生充满遗憾而喟叹不止。殊不知,造成这些遗憾虽有众多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因素却是主观不够努力。如何少些遗憾甚或消除遗憾?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重启人生”。有道是,“重启人生”的最佳时机永远是当下,最佳投资就是学习提升,最佳方法就是严格的自律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人生有两种打破内卷的方式。要么在一个领域里不断深耕,在深度上下功夫;要么不断学习新东西,扩宽人生的宽度。”过去的一年,张晋辉属于后者。通过上夜校学习,他虽然从头开始学习,但学得认真踏实;也遭遇过偏见和不快,但他坚韧而执着。从键盘到菜刀、锅铲,转变并不容易。别人做一桌菜的时间,他只能搞定一道菜。但经过反复练习,他花的时间越来越短,菜也越来越精致。而为了把菜拍得更有品相,张晋辉还花了一万八千元买了一台相机,并报名了摄影课。他发到社交媒体上的美食照片好评如潮,不仅入选了摄影展,还为他赢得了活动跟拍的机会。如此坚毅并笃行,他怎能不成功呢?“公司开掉我或者留我,不取决于我与老板的私交,更取决于我的工作能力。”“现在也并不依赖哪家公司才能活下去。”与其说,这是他的由衷感叹,不如说,这是他收获的一份满满的的自信、一种稳稳的定力。
我们无须否认自己当下从事的职业,哪怕你大学毕业在做快递、卖猪肉、当清洁工等,只要靠自己诚实的劳动服务社会、获得回报,也是一份理应赢得人们尊重的工作,何况这些工作经历也在丰富你的人生阅历。笔者所要强调的是,如果你能注重培训学习、迭代积累,那么,你或许能够找到与你的学历、阅历、能力更匹配的岗位,进而帮助你在骐骥一跃中去拓展人生的新疆域。毕竟,青年人身上蕴藏着敢于闯荡、善于创新的无限能量和潜力。如果青年人能够怀揣梦想敢拼敢试错,成为社会多元发展和创新力的一股巨大的潮流,那么,这必是社会之大幸、时代之大幸。
不久以前,比尔·盖茨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给出了对年轻人的五条忠告。其中第一条,“你的生活不是独幕剧。眼下你可能因为择业就业而压力巨大,感觉这会影响你的一生,实际上并非如此。明天或接下来的10年要做的,并不一定是你要从事一辈子的工作。我曾以为我会一辈子在微软工作,但现在我在做慈善。”这条忠告,至少透闪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择业就业的压力客观存在,但并不会影响你的一生,毕竟主动权在你手上;二是工作岗位随时可能改变,要变得不受影响而越来越适合你并助你成功,你就得提升你的学习力、创造力、进取力。
习近平主席在2023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因此,广大青年人必须提高思想站位、树立远大理想,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素质,积极投身到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去,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贡献青年智慧、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