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乌篷船
803班 谢昕宇
百年前的这里,住着阿Q,住着狂人,住着闰土……百年后的这里,是白墙灰瓦,小桥流水,游客如织……这里,就是鲁迅笔下的小镇——鲁镇,也是我们本次研学的目的地。
车到镇前,一丝期待,一丝欢喜。快步下车,眼前是一座雄伟的石碑,石碑上“鲁镇”二字格外显眼。没错,这就是我寤寐盼之的地方。
到了鲁镇,不能错过社戏。一进入戏院,扑面而来是三味书屋(仿制),是鲁迅小时候念书的地方。进入真正的馆内,几十块高高悬挂的电子屏,巨大的舞台,令人兴奋不已。入座,戏便这样开始了——
“鲁迅写的是什么呢?”这是来自戏中一个十岁少年的疑问,或许也是许许多多未看懂鲁迅的人的疑问。蓦然,一道强光闪过,几十块屏幕重合,将这少年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名为鲁镇的,比真实更真实的世界。
“你们是谁?”面对一个又一个陌生的面孔,少年疑惑着。一个低沉而亲切的声音传来:“你不记得了吗?你刚才见过他们啊。”恍然间,少年明白了:他们不是鲁迅书中的人物吗?就这样,他迷茫得在鲁镇穿梭着,人们冰冷麻木,丝毫不理会他,偶尔遇到的几个“清醒者”,也只是对他说着:“快离开这里。”少年一边寻找着出口,一边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清醒者”的沦落。少年闰土最终认了命,阿贵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世人寄希望于人血馒头……所有人,都是行尸走肉。
少年渴望帮助他们,想把可悲的祥林嫂拉起来,但不论他怎么拉拽,都无能为力。他向观众们请求帮助,一个身着校服的男孩上了台,终于将她拉了起来。“几百年了,终于有人扶他们起来了!”最后,少年看见了鲁迅,并问他出去的方法。鲁迅说道:“这是我经历过的事,但只要你有一颗清醒与美好的心,定能出去,并为他们带来希望。”说着,少年面前出现了一条路,充满光明的路,演员们齐声念着,“这世上本没有路……”是啊,这个光明的时代,我们的时代,终会把那些“可怜”之人给扶起来。
正午,去一家酒肆稍作休息,我们便又上了船。船快速向前驶去,虽不是乌篷船,却颇有鲁迅笔下“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了”的趣味。游了鉴湖,赏过春光,我们又来到位于鲁镇不远的“非遗博物馆”。在这里,我们自己动手,搭建了一艘樟木乌篷船模,先是船的底部,再将船篷的骨架小心地从木板上拆下,再把木条放到骨架上……看见乌篷船一步步成型,我满心欢喜,想着,这应该就是当年鲁迅坐过的船吧?
历史的乌篷船从远方驶来,见证了旧社会的痛苦黑暗,最终冲开阴霾,向着新的光明前进。我手中的乌篷船似乎也灵动了起来,似乎想带着我们这些新时代少年,去开创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指导教师:王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