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智能制造 悟创新之道
区企协组织49家企业组团走进晶盛机电
本报记者 沈嘉玲 实习生 谢羽芊
在殷殷期望之下,近日,区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组织开展“走进晶盛”2023年第二次会员企业交流活动。49家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高层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先进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
科研创新是晶盛机电仅仅创立17年就坐稳国内泛半导体“装备+材料”龙头交椅的制胜关键。晶盛机电聚焦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突破一个个“卡脖子”关键,研发了多项首创技术,补齐多项空白短板。
第一站,大家走进晶盛机电联合创新中心,参观半导体车间,深刻感受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加坚定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
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优化布局,提高各道工序进度?如何实现交付产品“不隔夜、不占地、零库存”?第二站,企业家们走进晶盛机电装备园区,在晶体生长装配车间,只见全封闭管理模式下的近2万平方米厂房内,卸放配件、物料配送、加工组装、模块检测、产品装箱等各个环节有条不紊进行,大家充分感受到了现代化生产与科技融合的巨大魅力。
近年来,晶盛机电推行精益制造,从管理软件的提档升级、管理制度的打磨完善等各个方面探索标准化路径,并注重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无缝对接,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整体周转效率。
第三站,大家走进晶盛机电“8号车间”——浙江晶鸿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感受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近年来,浙江晶鸿以技术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积极开拓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产业,已累计开展30余个研发项目,成为国内外高端精密制造领航者。
活动最后,各位企业家围坐一堂,共同商讨新时代下的企业经营策略。晶盛机电董事长曹建伟表示,晶盛机电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方面在于前瞻的战略思维,选择了光伏和半导体赛道。依托两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在2010年、2011年,晶盛机电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成功研制了国内最大规格的半导体级硅单晶生长炉和8英寸区熔硅单晶炉,并生长出了国内最大的半导体级18英寸直拉硅单晶棒和8英寸区熔硅单晶棒。此后,晶盛机电又持续布局“长晶、切片、抛光、CVD”四大核心环节设备的研发,在半导体关键设备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实现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大硅片的生长和加工设备全面自主可控。在光伏设备领域,晶盛机电是国内技术、规模双领先的光伏设备供应商,协同客户引领行业新产品技术迭代,率先开发并批量销售G12技术路线的单晶炉、智能化加工设备、叠瓦自动化产线,不断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晶盛机电的成功还在于优秀的组织能力。晶盛通过数字化精益生产和全流程质量管理进行管理优化,围绕“研发、财务、人事和销售”四大中心,垂直管理,独立核算,进行财务和人力改革,搭建敏捷流程型组织。如今,晶盛机电将国际化作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持续推动建设面向全球客户的服务中心,助力新材料、新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本次深入走进晶盛机电触动很大、收获很多、体会很深,既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也看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未来将充分学习借鉴一流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取到的“真经”融入实践,努力为上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区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金伟兔表示,通过本次访企活动,企业家们可以对标一流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成功之处,内化为自身管理能力、企业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协会将一如既往为上虞企业家搭建好交流、学习、合作的平台,继续组织企业家走进上虞乃至全市、全省、全国各地一流企业,捕捉发展商机,探寻成功之道,推动会员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