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公益性岗位 促进家门口就业
“真没想到,我还能够在家门口上班,有了这份工作,我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善生活了。”日前,在永和镇朱巷村残疾人之家,残疾人朱洪强顺利入职,对于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他充满了期待。
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增加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而让更多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是区残联助残扶残工作的一大重点。
在崧厦街道祝家街社区,谢添乐认真完成资料整理准备工作,工作时,她一板一眼,格外认真仔细。这是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是政府和残疾人组织为了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向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提供的公益性质的岗位。相较于其他的工作岗位,公益性岗位因对工作能力要求低、离家近等特点,是残疾人参与就业的优质选择。
今年来,我区积极推动公益性岗位向残疾人倾斜,全区各乡镇街道累计帮助残疾人就业20人,即将完成全年工作指标。
此外,从今年年初开始,区残联就以“实现残疾人和健全人真正融合,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自信心”为目标,积极探索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社会组织参与等服务模式,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平台,致力于让残疾人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正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提供土地流转、产业托管、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销售、融资等方面服务和政策支持,鼓励扶持更多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寄递物流等行业,让更多残疾人点亮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