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新商都·品味

明码标价也有消费陷阱

擦亮眼,谨防“称重刺客”

  1只中虾10元;2个鸡爪32元;4片猪肉脯94元;半盒鸭舌70元;6颗话梅153元……最近一段时间,年轻人被称重商品“刺”到的新闻频繁登上网络热搜。

  不同于其他“刺客”们单纯因为售价超出预期,使消费者身心大受震撼,“称重刺客”往往都是明码标价,并且由消费者自己决定购买的具体分量,但是称重结算的金额仍然会大大超出消费者的预期。这种由自己一手酿成的消费体验,让大多数年轻人即使被“刺了一刀”,还是选择吃下哑巴亏。

  年轻消费者频繁掉进“称重刺客”的陷阱,究竟是年轻人吃了“缺乏生活常识”的亏,还是商家有意为之?

  随便一称就要花费近百元

  近日,网友徐女士上传了自己遇到“称重刺客”的经历。视频中,店主热情招呼徐女士购买肉松卷,视频中的肉松卷拇指大小。“这个不压秤的,这个很轻的。”店主一边说一边抓了五六根卷后表示刚好半斤。肉松卷售价为12.8元/两,一共64元。在徐女士要求拿出一根肉松卷后称重价为53.8元,每根肉松卷接近10元。

  对于大部分顾客来说,放下面子比收起钱包还要难,徐女士表示:“试吃都试吃了,袋子也装好了,就剩结账,实在是不好意思不要。”她认为,50克的定价方式并不同于市场常规的定价方式,容易引起误会就存在着价格不透明的问题,只有符合购买习惯的价格方式才算真正的明码标价。

  在徐女士的往期视频中,记者甚至发现她还在购买花草茶花费390元后才发现售价为1.2元/克,并不是普通的50克(即“一两”)。

  记者走访发现,被网友称为“刺客”的店铺,大部分位于商业广场或购物中心,以独立店面和开放柜台为主。这些店铺大都是用透明的容器装盛着各种散装零食,其中以话梅类果脯蜜饯和糖果为主,容器的外壁贴着相应食品的价格标签。

  虽都是明码标价,但这类零食商家对价格单位的标注与大众日常所认知的计价方式有所区别。不同店铺间,甚至同一店铺不同商品间的价格单位设置并不统一,有些标价为50克(即“一两”),有些标价以250克(即“半斤”)为单位,而价格相对低的则以500克(即“一斤”)为单位。导致消费者在不仔细查看标签单位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标注价格”更低但“实际单价”更高的商品。同时,因为采用非常规重量作为标价依据,消费者也存在对商品价格判断失误、实际消费超出预算范围的可能。

  遇到“刺客”消费者要勇敢拒绝

  90后小张也遇到了被路边面店“刺到”的遭遇。在上虞一家街边自选的面店里,她仅仅挑选了1片毛肚、1片肉皮、2颗肉丸、2颗鹌鹑蛋以及零星几片蔬菜在称重后,店家告诉她需要支付68元。由于不好意思当场翻脸,她最终忍痛购买下这份昂贵的三鲜面。

  “我对称重计价这种结算方式不是特别了解,在我的认知里一碗三鲜面十几元,就算我自选配菜多一些应该也不会超过30元吧。”在她的认知里,相对于装修华丽、服务周到且处于大型商业区的餐饮店,街边的普通餐饮门店自然会在价格更加亲民,但浅浅一层配菜,没有盖住面条的一碗三鲜面竟然需要支付68元刷新了她的认知。

  如今,年轻消费者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购物,电商平台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通过固定分量、对应价格的方式将商品高度标准化,因此年轻一代消费者不需要观察商品单价、预估分量和消费金额再进行决策。遇到商品和售后服务的问题时,年轻消费者也是通过网络与客服进行沟通,极大地迎合了年轻人“社恐”体质的实际需求。

  记者发现,在被称重商品“刺”到的消费者中,年轻人占大多数,他们对称重计价缺乏认知,并且大多数年轻消费者在面对超出预算的消费金额时,往往“大气不敢出”,或者出于时间成本和面子考虑,会选择默默接受然后支付账单。

  曾经“天价切糕”就曾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但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是,“称重刺客”已经发展到小吃、零食、快餐等更多线下消费场景中。而利用年轻消费者对称重计价方式的认知缺失,谋取更多的利益,这才是“称重刺客”真正的恶行。

  “消费者感觉到被刺,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心理预期价格正在不断被打破。”小张解释道,不管是零食还是餐食,消费者有一定的心理价位区间,预料之外的高价会打破这份预期。最关键的是,现在很多产品还无法做到高价等于高质,容易引起消费者不满。

  “下次不来了。”将视频放上自媒体平台,拨打市场监管局举报电话,这是徐女士面对多次刺伤后的反击。“用户每一次勇敢拒绝消费,其实都是在整顿和构建他们理想中的消费未来。”多位受访者对此很有共鸣。


上虞日报 新商都·品味 00008 擦亮眼,谨防“称重刺客” 2023-06-12 上虞日报2023-06-1200015 2 2023年06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