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甘蔗甜如蜜
吴仲尧
腊月的一天,路过单位旁边的一家水果店,看到门前摆放着成捆的甘蔗在出售。甘蔗是我所钟爱的水果,食之可以清热生津,润燥和中,小时候家里种着,几乎吃上了瘾,至今看见还眼馋,就顺便买了两根。
在我孩提的记忆中,每年开春,父亲会在靠近河边的自留地里,种上两垄甘蔗苗。几场春雨过后,甘蔗开始拔节,犹如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铆足劲儿往上窜,长势喜人。盛夏酷暑,一株株甘蔗已长得碧绿郁葱,笔直挺拔,就像一个个身着戎装的战士,精神抖擞地列队站立。微风吹过,甘蔗修长的叶子恍如少女水袖曼舞,摇曳出沙沙的响声,恰似一曲温婉美妙的田园乐章,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浪漫的味道。过了霜降,甘蔗不再生长,叶子开始枯黄,表皮仿佛起了一层薄薄的霜,到了该收获的时节。
趁天晴,父亲拉着双轮车去砍甘蔗。我开心得像一只调皮的小馋猫,在横七竖八的甘蔗堆里蹦来跳去。父亲早就猜到我的心思,挑出一根粗壮的甘蔗,挥动柴刀,唰唰几下,把甘蔗上所有凸起的节削平,修理干净的甘蔗变得圆润光滑,露出青翠的本色。最后父亲紧握柴刀,手起刀落,“咔咔咔”,瞬间把甘蔗剁成几截,递给我。
吃甘蔗不能心急,只能慢慢啃,特别考验牙齿。甘蔗皮坚硬且锋利,先需找到一个突破口,再用牙齿紧紧咬住,猛地发力,“哗”一下把皮撕开,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这个动作有风险,要格外小心谨慎,当感觉微甜中带着腥味,甘蔗皮上留下殷殷血迹时,一定是嘴巴被划破了。不过,这点小伤对于一个嗜甜的孩子来说微不足道。甘蔗皮也是绝对不可浪费的,咀嚼后,一头牙齿咬着,另一头顺势用手撇断,对折,继续嚼,直到嚼不出一丁点汁水才肯舍弃。
吃甘蔗的茎那叫享受,“嘎嘣”咬上一口,汁液四溅,上下牙齿一合,甜滋滋的糖汁即刻被“榨”出来,越嚼越甜越有味,抹得嘴巴黏糊糊的,一股甘甜顺着嗓子源源不断地流进胃里,直透心田,非得把甘蔗嚼成发白的渣才甘心吐出来。有时,我一边嚼一边想,真甜,太甜了,甘蔗怎么受得了,早晚不把自己甜死才怪。
其实,吃甘蔗还是有讲究的。常言道,甘蔗没有两头甜。那是因为甘蔗在生长过程中会将糖分储存在根部,所以越靠近根部就越甜,而梢头往往甜度不够,还带点涩味。只是根部虽甜但过于坚硬,小孩牙嫩咬之不动,梢头寡淡又不遭待见,便经常喜欢选择不硬不软、甜度适宜的中间部位,大快朵颐。这或许也是小朋友吃甘蔗的智慧吧。
据史料记载,我国种植甘蔗的历史十分悠久,吃甘蔗,古来有之,就连那些儒雅的文人墨客对其也情有独钟。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甘蔗》诗:“老境於我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箦何时熟,生啗青青竹一排。”又如《晋书·顾恺之》记载:“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至佳境。’”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更是从甘蔗里品出了人生境界,从梢头吃到根部,越吃越甘甜,可谓渐入佳境。这个典故传播甚广,还多了一个“蔗境”的词语,寓意人的一生,要先苦后甜,晚年安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幸福。
甘蔗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佳果,还是防病健身的良药。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诗句描述了达官显贵们不愁多食珍馐美馔所造成的内热,有了内热,便可饮用甘蔗浆来解热祛火,侧面反映了统治阶级养尊处优的奢侈生活。李时珍曾说:“蔗,是脾之果。蔗浆甘寒,能泻火热。如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以,我国古代医学家将甘蔗列入“补益药”,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益胃等功效。同时,李时珍对甘蔗还别有一番称道:“甘蔗溶浆饮固佳,不若咀嚼之味永也。”意思是说,将甘蔗榨汁饮用固然好,但不如亲自咀嚼味道隽永,来得畅快,而且对牙齿和口腔肌肉也是很好的锻炼,故民间素有“冬日吃蔗牙不疼”的说法,更有人戏谑,吃甘蔗相当于在做脸部美容保健。
在我童年的印象里,甘蔗除了吃,还肩负着一项崇高的使命——做拜年礼物。那年月,物质匮乏,什么都要凭票购买,像糖更是紧俏商品,一年到头除去家用,实在所剩无几。按照习惯,走重要的亲戚必须捎个糖包,说是一包糖,看上去鼓鼓的,其实只有二两左右,全用毛草纸铺好几层包裹起来的。去一般的亲戚,父亲常会削两根甘蔗,用稻草一捆,让我背着就上门,看似寒碜,其实大家礼尚往来,都差不多。
舅舅是最亲近的长辈,大年初二去拜年,注重礼节的母亲历来重视,准备一包糖,外加一盒香糕或饼干,父亲将它们挂在甘蔗的两端,如担子,叫我挑在肩上,一路上屁颠屁颠跑得欢,活像一个快乐的小沙僧,闹哄哄中走进舅舅家,真有点外甥皇帝的架势。
愉快的时光总觉短暂,转瞬间夕阳西下。早早吃过夜饭,打算回家时,舅母好客,照例把我背去的甘蔗剁成小段,装在塑料袋里,决意叫我带回去。我拎着甘蔗,嘴上不说,心里暗自乐开了花,又可一饱口福了。岁月渐行渐远,回忆越来越浓,虽时过经年,但每次瞧见甘蔗,儿时背着甘蔗去拜年的画面,总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还是那么温暖、有趣、幸福……
感谢上苍的恩惠,年近花甲的我依然长着一口好牙。那还磨叽什么呢,不妨拿起甘蔗,敲节去皮,大口嚼食,甜得心满意足,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