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商都·休闲

沐格山居的雨

本报记者 楼丽君 通讯员 徐济章 文/摄

  一条黑绸带似的山道从岭南白虎山脚旁逸斜出,镶绣在绸带上的长桥、门楼、茶园、竹林,以原生态的蓊郁清新过滤掉一切喧嚣。沿着蜿蜒山道前行,几番山穷水尽,忽而又峰回路转,惊疑不定时,一条新径把我们拽向一处秘境,那是我们此行的归址,一个叫沐格山居的地方。

  比我们更早抵达沐格山居的,是一场汤汤扬扬的雨,让山谷顿时水汽氤氲,潮湿而空灵。举目望周围,天地狭小了许多,浓稠的烟岚雾霭在山谷蕴蓄,卷积,荡漾,又在群峰众峦间流布,缠织,堆簇,沐格山居的建筑也被雨雾不停地修饰着形态。浮沉变幻的雾岚遏锁了视野,那份垂落感和空茫感,与群山的绿翠交织一起,让我们顿时心神安宁。

  青山为屏,屈曲深入的沐格山居,有着半圆形状的体势和跌宕的走势。七八栋黑瓦石墙的民房偃卧谷中,扼守门庭;一座以木作檩,前高后低,呈三角形状的玻璃房居中高耸,呼应周野;门口的游泳池,池水与远天融成一色的靓蓝;青石间铺的径路随势款转,与民房左右勾连,前后衔接;前方的稻田菜地摊开着金黄和浓绿,或高或低的山岭延绵至目之尽头……这些久违的山野元素,参差交错,随形就势,将山谷的空间分割后又重新建组,营造出沐格山居的独特气质。

  蓬勃张扬的红枫东一株西一株,翻动着风声簌簌,环谷密生的翠竹,在风雨中摇动枝叶。间植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暗香袭绕。婆娑的垂柳在溪岸边迎风照影,一如唐诗中的婉约描摹。在沐格山居,人工雕琢的形迹与自然生长的葳蕤相互对垒又和解融汇,草木植物特有的气息渗透在每个角落,使人生出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山谷的夜比城市来得早,倾听稀疏的足音和低语,看空朦的山野,与无限的山色和仅有的风雨声依伴,情思绵延沉浸于山谷寻幽。伫立在山居的玻璃屋前,等候着夜晚的降临。俄顷,夜色从山巅流泻,滑落,漫漶。此时,黑夜是山居的容器,山居是石屋的容器,石屋是我们的容器,那挂在屋檐下透泻暖光照亮周围的灯笼,它们则是山谷的印章,我们心灵的坐标。

  雨水承接着上苍的期许,带着多变的节奏和随意的性情,将世间万物光顾并摩挲,最终注入脚下的溪流江河,也注入我们的心房和愈浅至深的夜晚。要不了多久,夜雨就会停息,天会很快亮,我们会很快转身离去,带不走沐格山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也带不走山谷的一风一雨,一烟一岚,但我们并非一无所获,我们带走了一颗被沐格山居夜雨浆洗一空的清心。


上虞日报 新商都·休闲 00007 沐格山居的雨 2022-10-31 上虞日报2022-10-3100012 2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