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飞临虞城 同享蓝天
——15463名新居民子女在我区义教学校幸福就读侧记
本报记者 万均 通讯员 谢琼
小候鸟
在虞共享“同一片蓝天”
“小候鸟”飞临虞城好读书。昨日,据区教体局普教科相关人员披露,截至目前,全区义教段学校容纳了新居民子女15463名,其中初中学校就读4404名,小学就读11059名。
可以说,新居民随迁子女在虞公办学校全部顺利入学,时时感受着上虞各界对他们的关爱。这种关爱,来自政府,来自学校,也来自社会各界。
伴随上虞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新居民涌入,“小候鸟”随迁而来,其入学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破解新居民子女入学难题?我区依据上级要求和全区实际,集思广益,精心制定新居民子女入学政策,并先后多次作出修改和完善;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原则,不断完善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同城待遇,把新居民子女中的特困学生列入政府“教育券”“希望工程”、慈善总会等资助范围,确保新居民子女在上虞共享“同一片蓝天”。
面对新居民子女日益增多现状,我区积极创新,扶持创办了公办新居民子女学校——中塘学校,投资建成公立九年一贯制新居民子女学校——龙山学校等,同时确定崧厦镇崧华学校等校为专门接纳新居民子女入学学校,切实解决有限教育资源承载力与日益增长的新居民子女入学需求的矛盾,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入学率100%。
2010年,我区关爱新居民子女又出实招:创新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允许并鼓励新居民子女就读本区职校,并把新居民子女就业培训列入本地预备劳动力培训计划;2013年起,允许并鼓励在本区就读初中的新居民子女报考本区普通高中。
系列举措情暖新居民,“小候鸟”们飞临虞城好读书。昨日,教体局普教科相关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区新居民子女在中小学幸福就读,做到应入尽入,入学率100%,真正做到了新居民子女和本区居民子女同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小候鸟
学在上虞好读书
每天清晨,杭州湾未来城小学的校车总会早早地发车,往返于盖北、谢塘间,分站接送398名新居民子女上学,傍晚时分又逐一送孩子们安全回家。据悉,校车免费接送新居民子女已达两年余,深受新居民家长好评。
2020年9月,作为一所承载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工业CBD和未来社区理念的配套公办小学——杭州湾未来城小学开学。学校紧紧依托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产城共融、创业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未来教育,践行“为了未来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创·未来”文化品牌,先后获得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上虞区平安校园等荣誉,目前共有三个年级12个班级,学生399人,其中98%学生为来虞企业务工的新居民子女,享受三年接送车、营养餐和校服费用减免。
可以说,近四百名新居民子女在杭州湾未来城小学快乐就读的经历,也是新居民子女在虞幸福就学、健康成长的生动写照。
多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真诚关爱新居民子女。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为新居民子女免费提供教科书,按同等标准下拨生均公用经费等。同时,对困难新居民家庭子女予以爱心营养餐、网络费等补助;针对新居民子女课后监管的难处,享受当地孩子同样的课后晚托服务,每年政府补助晚托管理费用。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每年做好本辖区内新居民子女分布、数量和入学需求等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统筹公办中小学接纳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全部入学,还联手在暑期组织夏令营等活动。
我区各级各部门注重内外联动,积极创新新居民子女教育管理特色。全区每年开展“百名优秀新居民子女”评选表彰活动,有效激励了广大新居民子女奋发努力、积极向上、正道前行;每年表彰一批“优秀新居民子女教育管理工作者”。与此同时,多家大型企业创设并捐赠设立专项奖学基金,用于表彰资助新居民子女。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教体局将呵护新居民子女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倡导全员关爱新居民子女,让他们在接受教育、评优评奖、入团入队、校内外活动、困难补助等方面与本地生一视同仁;把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纳入本地中小学业务管理、督导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对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的督导评估机制;不断创新举措,联手各乡镇街道和部门,推进服务水平。
小候鸟,学在上虞好读书,快乐成长频闪亮点:盖北镇小新居民子女马文豪同学全面发展,作为全省唯一的省十佳少先队员赴京参加全国第六次少队会;驿亭镇中新居民子女石鸿莹、金近小学葛佳慧荣获全国宋庆龄奖学金;2018年高考,就读春晖中学的新居民子女王晓宇以705分的高分获得绍兴市高考考分第一名。当年,我区新居民子女教育管理经验获省政府专报录用,并获时任副省长成岳冲批示肯定。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