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
开坛、灌装、密封、打包……走进地处驿亭镇二都村的上虞晶梅杨梅专业合作社,单头大流量液体灌装机、封口机等一字排开,工作人员分工有序进行杨梅酒包装。“这几天我们正在将酒窖里的酒进行分包装,无论是浸泡的杨梅果酒还是酿造的杨梅烧,都很受大家欢迎。”徐金美说。
二都村是二都杨梅的发源地,现存4500余亩杨梅林,以深红种和水晶种为杨梅主打品种。每年的杨梅成熟季正值梅雨季,梅农总是喜忧参半,丰收的季节,偏赶上梅雨季,原本酸甜的二都杨梅遇上过多的雨水后口感变差,还会造成杨梅大面积落果,也让采摘生意大受影响。“每年在梅雨季节,杨梅卖不掉,泡水了就不好吃,我们真是欲哭无泪。”二都村梅农姚雅飞向记者坦言,相较于精品杨梅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的价格还供不应求的市场,“大水杨梅”却只能卖到几毛钱。
徐金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现年57岁、留着齐耳短发的徐金美身材瘦削,但精神奕奕,她的精明能干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一开始,她在魏伯阳山上种植500多亩二都杨梅。2006年春天,她办起上虞晶梅杨梅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开启了帮家乡人卖杨梅之路。近年来,头脑活络的徐金美,还攀上了水果连锁超市“鲜丰果业”等高亲,二都杨梅的销售版图越来越大。
“多亏了金美大姐!每年帮我家推销杨梅。”二都村梅农王素珍对徐金美赞不绝口,每年少则万余元,多则2万多元。王素珍种植杨梅是把好手,但苦于没有门路,销售是条短腿。每当杨梅成熟季,也是她的忧心季,不过,有了徐金美的出手相助,王素珍再也没有烦忧。
目前,合作社共有108户梅农,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全村328户农户,今年有近280户农户家的杨梅卖到了合作社。”徐金美介绍,为了维护梅农的利益,延长杨梅产业链,擦亮二都杨梅品牌,合作社一方面设置了杨梅收购保护价,深红种杨梅最低收购价为15元/斤,水晶种杨梅每斤收购价在60元至100元;另一方面对收购的杨梅进行瓶装或制作杨梅蒸馏酒。“今年共收购了近4万斤杨梅,这已是杨梅酒产能的极限了。”徐金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