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雪糕占据主体,
低价雪糕难寻觅
近日,记者探访上虞线下销售渠道发现,过去市场上的雪糕主流价格在0.5元至4元之间,如今标价0.5元、1元的雪糕正退出“历史舞台”,5元每支也仅达到中低档线,有的甚至已经卖到每支100元以上。
记者在十足水景街店看到,店内所售的10余种雪糕中,3.5元的五丰三色杯最便宜,最贵的哈根达斯杯装和草莓脆皮冰淇淋售价38元,其中过半产品价格超10元。“绿色心情、三色杯卖得最好,一天能卖出约40只(杯)。”店员告诉记者。
大超市雪糕总会平价些吧?售价也不便宜!大润发超市里按单份销售的雪糕主要有八喜、伊利甄稀等品牌,单杯售价均超20元。盒装雪糕一般为4支或6支装,一半以上品牌售价超30元,最贵的须尽欢醇香装4支装为60元。那么便宜的雪糕还有吗?当然也还在,记者看到,冰柜里依然有均价一两元的雪糕的一席之位。绿色心情、大脚板等小时候的味道还在,不过它们的风光已经不同于从前,只能蜷缩在冰柜的“犄角旮旯”里。
登录某网商平台,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雪糕”二字,其网页主推的几款雪糕产品价格都偏高,月销量7万+的钟薛高·少年飒爽系列5种口味雪糕冰淇淋10支装售价183元,平均每支18.3元;茅台与蒙牛联名出品的飞天53度雪糕3杯装更是被炒到了388元,平均每份129.3元。
“雪糕刺客”透心凉,
消费者直呼钱包伤不起
随着雪糕价格的不断提高,网络上也出现一个新名词:“雪糕刺客”,即指那些“暗杀”消费者钱包的雪糕。
“为了不被雪糕‘暗杀’,我特意在冰柜的角落里找了一个最简朴的。一结账,没想到要18元一支,我都惊呆了。”市民应小姐告诉记者,她当时真想把雪糕再放回冰柜,但为了“面子”,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结了账。“小时候经常吃的小布丁、老冰棍,也就5毛、1块。后来超市里的雪糕种类越来越多,卖得也越来越贵,这次18元一支的雪糕真是杀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应小姐说。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便利店发现,出现“雪糕刺客”的一大原因就是雪糕价格标注不清晰。一些个体小店的雪糕种类混杂堆放在冰柜里,并没有明确的标价,需要向店家询价;一些便利店虽然在冰柜上张贴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价签,但消费者很难在众多雪糕和价签中一一准确对应。
一位消费者向记者吐槽:“超市里雪糕的价签乱七八糟贴在一起,商品摆的位置和标签对不上,根本看不懂哪个是哪个,有时候以为找到了对应的价签,结果结账时发现根本不是这款。超市里买东西的人那么多,我也不能一直在那儿看价签,只好随便拿几款就走,有时候就会拿到很贵的雪糕,又不好意思再退。现在我只敢拿自己认识的雪糕。”
雪糕价格涨在哪?
原料、工艺、创意迭代升级
年年都有雪糕卖,为何今年的雪糕特别贵?这大概就是今年夏天网友和吃货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吧。
雪糕越卖越贵的背后,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或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有统计称,2008年至2020年,冰淇淋生产所需的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了大约80%。
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是推动雪糕价格上涨的关键。当“80后”“90后”这批年轻消费者还是孩子的时候,吃雪糕不看配料,只要好吃,只要家长给买就行。而如今,长大后的他们越来越关注养生,买东西要看成分,要强调控糖,要吃得健康。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档食材开始出现在雪糕的原料表中,比如日本抹茶、越南红提、丹东草莓、新西兰黄油、澳大利亚淡奶油、爱尔兰陈年干酪等。其中不少乳企纷纷转向“不加水、生牛乳”,而不少新兴的消费品牌则主打各种高档水果或猎奇口味研发。而伴随着这些精品化的发展,雪糕价格也逐步攀升。
同时,在这个流量时代,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各大品牌也纷纷出奇招,IP联名、明星代言已成为最普遍的方式。细看价格高昂的几款网红雪糕,不难发现,这些产品往往都集“故事”“颜值”“情怀”于一身,满足网红食品社交媒体的展示需求与话题度,甚至部分网红雪糕还承载着“怀旧”“联名”“潮流”“环保”等情感和价值符号。同时,在各种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雪糕测评”“美食推荐”中开始出现“网红雪糕”的身影。而在这个“网红雪糕”被制造流行的过程中,超乎其雪糕本身的溢价都将由消费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