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邂逅现代表达
——访绍兴古乙茶业总经理周炜
本报记者 陈婷 景彬
![]() |
![]() |
传统产业邂逅现代表达
——访绍兴古乙茶业总经理周炜
本报记者 陈婷 景彬
【人物简介】
周炜,男,1993年出生于上浦镇。自2016年留学归国以后,一直致力于浙江本土红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2019年底,周炜成立绍兴古乙茶业有限公司,专注于采用浙江本土的茶资源,结合传统红茶加工工艺,使用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智能红茶加工设备,立足家乡、创新产品。以当代返乡青年的思路与角度,以普及数字化农业、带动茶农共同富裕为己任,以发扬当代茶圣吴觉农老先生思想、丰富家乡茶叶产品为目标,躬身茶事业,砥砺前行。
茶,是享誉全球的健康饮品,也是承载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茶,新一代的茶人,与时俱进,回到家乡,敢于尝试,主动运用数字化拥抱高科技,为茶产业赋能。
初见周炜,是在他的办公室,也是他的茶室。他冲泡一壶亲制的红茶,闻着袅袅茶香,将自己与茶的故事娓娓道来……
返乡创业,研发红茶生产设备
2016年,周炜留学归国后回到自家风机厂,商科毕业的他,出于自己对喝茶的喜好、对中国茶文化的热爱,毅然选择投身到红茶生产加工的事业中去。
“我当时在新成立的农业设备部工作,负责烤烟设备,经常前往云南、福建等烟叶主产地。我发现甲方购入设备是当地为了解决下雨天烟叶萎凋的问题,既然烟叶和茶叶的烘干原理大致相通,那为什么不试试转型研发茶叶生产设备呢?”周炜的突发奇想得到了负责人的认可,公司决定投入资金研发标准化红茶生产设备。
为了还原传统红茶精制工艺,周炜多次前往福建武夷山学习红茶加工传统工艺,深入对红茶加工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与浙江大学茶叶研究院进行合作,邀请研究生团队对运用自己设备生产出来的红茶进行检测。
“我们还邀请了武夷山当地的红茶专家来到上虞参与到我们的标准化红茶生产设备中。”周炜回忆,经过跟随专家整整一年的不断制茶,结合福建小种红茶、桐木关金骏眉红茶加工工艺,总结并固定了一整套自动化摊筛、茶叶均衡萎凋失水、自动化加压揉捻、控温控湿发酵、足火烘干、焙火醇化精制的全套红茶加工设备。
2018年春茶制作季开始,周炜使用新型智能的红茶加工设备在安吉进行试点,采用湖州的“白叶一号”品种茶叶开发出“白叶功夫红茶”,收到了市场的好评。
“我想既然都是制茶,那为什么不采用我们上虞本土的茶叶呢?”于是,周炜开始在上虞周边寻找适合的茶叶,经过多次实地踏勘,他发现覆卮山区共有茶叶种植4000亩左右,其中大部分茶树处于半荒野状态,近十几年以来,茶园基本套种观赏樱花及各类苗木,茶园生物多样性丰富,且树龄都是在70年以上的老茶树。周边乡镇约有茶叶种植25000亩左右,茶叶资源丰富,能满足本项目红茶制作所需的茶青供给。
“覆卮山地区以高植被覆盖率的山地为主,常年雨水充沛,自然环境优异,土壤肥沃,工业化开发程度较低,整体受工业污染程度较轻,满足了高品质茶叶的种植生长条件。”周炜表示。
数字赋能,打造标准化红茶产业
在上虞岭南乡覆卮山,茶农们抢抓农时,抓紧采摘春茶,只为第一时间把最新鲜的春茶采摘出来,采摘得越早意味着收购的价格越高。他们在腰间拴一个茶篓,手指在茶陇上飞快地舞动。刚刚采摘下来的茶叶被倒入箩筐,送往周炜的茶叶加工厂,通过机器制茶,从鲜叶到成品仅需要18个小时。
步入红茶生产车间,满墙的专利证书映入眼帘,周炜正在大屏幕前观察制茶的数据,整个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处处散发着“科技”的光芒。在这里,茶叶从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一系列传统人工制茶工序,实现了全程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每个小分屏上,所有的数据被实时转化成折线图,使茶叶生产加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数字化精准控制。
“像摊青的步骤,人工2-3小时的工作量,用这台设备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周炜介绍,单日处理茶青能力最高可达到800斤,相比传统制茶减少了大部分的人力投入。
大数据技术的融入,让传统茶产业实现数字化,可追溯性增强,生产变得更透明。周炜坦言,人工制茶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即便是制茶大师亲自上阵,也很难确保每一杯红茶的品质和口味完全一致,这也是传统制茶工艺的“痛点”所在。周炜正是瞄准这一痛点,最终目的是用科技建立标准化,打造标准的“红茶味道”。
“我们选用一年一季的覆卮山荒山古茶鲜叶,采用科学规范化的生产流程,智能化红茶生产线,结合传统红茶制茶工艺,焙火醇化精制。”周炜取出自家出品的红茶,茶叶条索清晰,叶形匀整,色泽乌润,经过揉捻工序后,呈现出自然卷曲的形态。将沸水冲入杯中,醇和的麦芽香扑鼻而来,香气鲜爽,汤色橙黄明亮,干净清透,滋味浓醇,6-7冲后,茶汤颜色依旧保持一致,如琥珀般蜜黄透亮。
多元生产,推动乡村振兴
当代茶人们抓住网络时代赋予的机遇,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为市场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产品。“我前几天刚刚与福建茶厂联系,尝试把我的红茶压成茶饼。”周炜笑着告诉记者,他正在尝试改变红茶的各种形态,采用优质的上虞红茶开发“古语堂”品牌红茶茶饼,在消费市场及茶友圈中都有不错的口碑和影响。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达到现代人对红茶便携、快饮的要求,周炜决定为茶饼瘦身,开发出了类似巧克力外观带有“古乙茶业”标志的茶饼产品。茶饼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时髦,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爱。通过改变包装打破刻板印象,跻身年轻化市场,不少人心目中的老古董在不断创新与提升自我中实现了逆袭与蜕变。不仅在形态上求新求变,周炜还展开茶叶精深加工,研发出了冷泡茶、窨花茶……让茶的世界越来越丰富。
目前,古乙茶业年产销红茶3000斤,带动当地茶季返乡就业20余人,增加收入40余万元。在上虞本土开展中高端红茶的生产加工,可以增加当地优质茶叶资源利用率,在以往常年采制绿茶的基础上,每亩可新增20斤精品红茶,亩可新增收益5000元左右。整个覆卮山及周边乡镇茶叶产区,预计每年可为茶农新增收益5000万元左右,进而带动当地茶农制售红茶积极性,促进上虞茶产业绿红并进,进一步扩大“茶圣故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