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电竞探寻全新消费
本报记者 龚洁节
——访MG电竞网咖创始人朱香莲
![]() |
![]() |
依托电竞探寻全新消费
本报记者 龚洁节
——访MG电竞网咖创始人朱香莲
【人物简介】
朱香莲,女,1983年出生于曹娥街道。自2002年开始一直在上虞网吧领域创业,目前拥有MG电竞酒店、MG电竞网咖、MG电竞娱乐综合馆等多家连锁店,会员人数已达5万余人。背靠电竞“玩”出圈,她的发展史就是从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小女孩到上虞电竞圈“女掌门”的经历。
在家庭电脑尚未大面积普及的年代,网吧曾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给无数年轻人打开了通往互联网新世界的大门。星际争霸、魔兽、穿越火线等网络游戏,更是成为他们在网吧时的美好回忆。正因如此,巅峰时期,网吧遍布大街小巷。然而,在时代滚滚洪流奔涌向前的背景之下,这个曾经的“流量之王”也陷入了“关店潮”。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面临行业瓶颈期,上虞的“MG电竞网咖”却屹立本地网吧市场20年不倒,店内熙熙攘攘的客流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近日,记者采访了“MG电竞网咖”创始人朱香莲,探寻其从连锁网吧到电竞酒店的进化之路。
紧抓行业风口,网吧转型网咖
宽敞明亮的大厅、酷炫前卫的装修、全面升级的电脑配置、舒适的沙发座椅……走进“MG电竞网咖”,这种轻松活力的上网氛围,一扫传统网吧的不良印象,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顾客可以尽情畅玩,放纵在刺激的端游世界。
时光倒退20年前,彼时的网吧里却是另一番场景:大头的显示器、双飞燕滚轮鼠标、满地的烟头和饮料瓶子,一群群青年没日没夜地流连于电脑前。2002年,初入社会的朱香莲嗅到了网吧市场的商机。她当即接手了上浦镇的一家旧网吧,获得了网吧的营业执照,并重新选址,将店开在了东关街道。那时候的她,堪称一个电脑“小白”,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学起。采购电脑设备、安装各类程序、提供专业的游戏服务、提供病毒防御的机制……天性聪慧的她样样都干得出色。
网吧市场的火爆超出了朱香莲的想象。为了扩大业务,她一次次扩建门店,陆续在人民西路、城北商圈、老开发区等地,开起了连锁店。从最初的22台电脑,到巅峰时期的150多台电脑,抓住行业“风口”的她,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随着个人PC的不断普及,火爆了10多年的网吧终于遇到了天花板。虽然网吧门店数量仍在增加,但是效益却在下降,去网吧的人也越来越少。有些同行觉得前途无望,于是就关掉了门店另谋他就。不服输的朱香莲依然坚持在网吧领域创业,将网吧转型为网咖。
与传统网吧不同,网咖店设有竞技区、卡座区、VIP区等多个区域,游戏主机、鼠标、键盘、屏幕等都采用专业的配置,玩家可以根据游戏所需人数组成不同战队。“转型升级,升级的不仅是场所环境和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经营思维的转变以及营销模式的转变。”朱香莲举例,硬件配置方面,她选择一步到位,最大程度满足顾客现有需求,甚至是以后的潜在需求。同时,增加零食吧,建立会员积分机制,强化与顾客的互动,不断深耕网咖服务。
挖掘消费新需求,电竞“玩”出圈
过去,玩电子游戏被许多人视为是“玩物丧志”的表现;而现在,电子竞技员和电子竞技运营师正式入围新职业名单、电竞成为亚运会正式项目,都让电竞成为一项全新的体育运动和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网吧行业发展的背后,也有了电竞产业的支撑。
对于一个在互联网风口折腾的网吧行业老兵而言,“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是朱香莲的至理名言。为此,她积极推动改革创新,与电竞深度捆绑,举办多场区域电竞赛事,持续刺激核心玩家的竞技欲望。针对喜欢看赛事的普通玩家,朱香莲还组织线下观赛活动,类似于足球的酒吧观赛文化,营造“一起玩”的氛围,构建全民电竞生态。
借着电子竞技的东风,朱香莲还跨界酒店业,开起了电竞酒店。在MG电竞酒店的房间里,一边是一字排开的高配置电脑,方便随时打电竞,一边是上下铺和独立卫浴,整体风格更有“电竞战队宿舍”的感觉。游戏一开局,空间内的彩色灯带和专业电竞设备让玩家体验感满满,俨然成了电竞爱好者升级版的秘密基地。
谈及网吧行业的变化,朱香莲也总结了一套“网吧供给侧改革理论”:“最开始网吧只要满足客户的生理需求,有电脑、速度快就行。后来,客户还希望环境干净、卫生,于是我们不允许客人赤膊,室温也始终保持在26℃,连卫生间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安全需求;到了网咖时代,我们将游戏变成一种社交方式,其实是在满足客户的社交需求。而电竞酒店就更具私密性。”
在她看来,网吧存在社交属性和体验需求,所以这个行业还会存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连锁化、品牌化,有相应的管理,给到用户更好的体验。人数众多的PC端电竞游戏爱好者则是该行业的基本盘。“MG电竞网咖”一直致力于以“游戏+社交+体验”不断刷新网咖模式,进而探索全新的消费场景。这样的探索让网咖跳出传统网吧以提供上网服务为主的业务边界,站在了泛娱乐生活的维度,成为电影、KTV等传统娱乐产业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