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风景 应有尽有
我区3个旅游驿站喜添“省字号”新名片
本报记者 楼丽君 文 魏新宇 摄
“驿”路风景 应有尽有
我区3个旅游驿站喜添“省字号”新名片
本报记者 楼丽君 文 魏新宇 摄
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全省第一批旅游驿站(试点)名单,我区共有3家旅游驿站榜上有名。其中,曹娥江旅游驿站跻身省一级旅游驿站,石笋山旅游驿站和覆卮山旅游驿站入选省二级旅游驿站。
据了解,旅游驿站是指为游客提供休憩补给、文化展示、购物体验等服务的公共旅游场所及附属设施,是融“服务、宣传、公益”为一体的文旅休闲服务平台。此次评选工作按照各县(市、区)申报、设区市验收评定、省级专家组抽查复核等程序严格执行,对照浙江省旅游驿站评分细则,对驿站环境选址、休憩服务、补给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建等级旅游驿站不仅是我区“微改造、精提升”的工作内容,更是纳入全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总盘子,旨在全力打造品质旅游服务平台,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面”的发展,提升我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曹娥江旅游驿站:
“一江两岸”入画来
在曹娥江滨水绿道沿线、城南湿地公园内,有一处白墙黛瓦的建筑,背靠龙山,面临娥江,与周边的湿地、山水融为一体,这便是曹娥江旅游驿站。
“本驿站融合于水陆之间,又处于城乡交接处,依托本土特色文化,以曹娥江为背景,着重展示孝德文化、曹娥江文化等地域文化,具有独特性、创新性。”曹娥江旅游驿站导游接待员戚玉樱向记者娓娓道来,上虞是舜帝和孝女曹娥的故乡,这两位将孝道品质发挥到极致的历史人物,历来是中国“孝”文化发扬之典范。
据介绍,曹娥江旅游驿站于2018年3月建成投用,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室外配套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投资600余万元。记者发现,该驿站内咨询大厅、影视厅、书吧等功能服务区一应俱全,配备了亲子骑行单车、吊床、帐篷等休闲、娱乐、健身设施可供游客租赁,室内风格闲适、简洁,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在驿站大门右侧立有一块智慧触摸屏,分上、中、下三块小屏。记者轻触屏幕,上屏实时显示当天的气象预报;中屏集城市交通、酒店住宿查询,购物导览,新闻链接等功能于一体;下屏则主要展示曹娥江“一江两岸”航拍全景风貌,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步入驿站内部,环境优雅的书吧映入记者眼帘。这里摆满了书籍、报纸等,供游客休憩时阅读,同时也为游客提供茶歇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书籍都是以上虞孝德文化为内核,内容生动形象,而书吧内的一砖、一墙、一桌、一椅,将我区孝德文化、曹娥江文化及“一江两岸”品牌建设成果展现得淋漓尽致。书吧外还安放了一个智慧机器人,具有人机交互功能,根据相应的语音感知系统,能够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曹娥江旅游驿站还是广大热爱大自然、户外休闲运动爱好者等分享、交流、补给的自由空间。该驿站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坐拥中华孝德园、曹娥庙、江上花海等文旅景区(点)。从驿站出发,步行便可以走到江滨公园,漫步于曹娥江滨水绿道旁的草坪,第一眼就能感受到来自这片大草坪的友好。草坪上有大片的小白花,一眼望过去,星星点点,在阳光下安静地闪着光。凑近去看,便能看清每一株独立的花朵。微风拂过,江水伴着心海泛起阵阵涟漪,美不胜收。沿滨水绿道继续往前走,不远处便是江滨公园,生活、阳光和满眼的自然景色都在这里汇聚。沉浸于此情此景中,不知不觉就可以走出万步+。
“我们将以旅游驿站等级创建为起点,致力于将曹娥江旅游驿站打造成国内驿站建设标杆,合力做好示范引领和区域带动。”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石笋山旅游驿站:“竹隐陈溪”美名扬
石笋山旅游驿站位于陈溪乡,处于虞南风情旅游大环线上的“竹隐陈溪”景区内。这是一幢三层中式风格的建筑,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内设游客服务中心、休闲购物区、休息区等标准化功能区,提供贴心、舒心、安心的旅游服务,同时配有竹文化展示厅、城市书吧、沉浸式影厅、设施租赁区等个性化旅游服务项目。
“目前,石笋山旅游驿站共有工作人员10余人,涵盖导游讲解、景区服务等多个岗位,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强硬件建设,各类设备齐全,并提供了种类丰富的陈溪旅游和景区旅游的宣传资料,供游客免费取阅。”陈溪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驿站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为游客提供咨询指引服务,并设置大堂咨询人员负责处理游客投诉,彰显景区服务的专业性。
为实现景区“智慧旅游”,石笋山旅游驿站内设有大数据中心,通过电信基站信息分析、摄像监控等技术手段进行信息采集,并通过数字化建模得到详细的车流、客流信息。同时,该数字平台连通我区大数据中心数据,打通“雪亮平台”,为景区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石笋山旅游驿站所在景区——“竹隐陈溪”景区文化底蕴深厚,为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的祖居地,道教经典《太平经》的成书地,有为纪念越王勾践手下灵姑浮将军所设立的千年古刹——通泽寺,更有陶弘景、陆游等名人留下的秀美诗篇;红色文化源远流长,为虞南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地,涌现了一大批爱国革命烈士,同时拥有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依托“竹隐陈溪”景区,石笋山旅游驿站承载着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阳明文化、道教文化、忠义文化、归隐文化、乡贤文化、竹文化等内涵丰富的本土文化的重任。在每年的“五一”小长假、国庆黄金周、春节假期等传统节假日期间,该驿站都会联合陈溪乡各行政村策划开展“一村一品”民俗节会活动,“双节同庆,乐游陈溪”“红游陈溪”“相约国庆,乐游陈溪”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受到游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覆卮山旅游驿站:“山居岭南”新画卷
宽敞明亮的大厅、完善的设施与服务,覆卮山旅游驿站处处流露着暖心与舒心之感。该驿站背倚隐潭溪,地处岭南乡覆卮山景区,室内外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一个集旅游咨询、游客投诉、餐饮住宿、休闲购物、休憩茶饮、信息服务、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透过落地玻璃幕墙,可以将窗外的蓝天、白云和绿植尽收眼底,呈现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驿站货架上,年糕片、笋干等岭南土特产,梯田米、菜籽油、灵运烧、辉白茶等“石上东澄”系列农创产品,笔记本、小钱包、徽章等“红色许岙”系列文创产品等让人应接不暇。“我们充分整合全乡的旅游资源及服务设施,全新制作乡全域旅游导览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直观的出行选择。”岭南乡相关负责人说。
人美、景美、风气美,一直是“山居岭南”留给外界的鲜明印象。如何抓住新机遇把岭南的旅游业做大做强?去年来,岭南乡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契机,以“绣花”功夫,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地方特色,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旅游驿站,让乡村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覆卮山旅游驿站周边一公里内,有“三个月亮主题村落”特色文旅体验性项目,包括长颈鹿餐厅、月亮谷营地、沐格山居、覆卮山居、双创中心等子项目,驿站旁的覆卮农家菜馆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这里提供的“谢公宴·十大碗”特色餐饮服务成为过往市民和游客的必点美食。
为进一步擦亮“山居岭南”金名片,描绘“山居岭南”新画卷,覆卮山旅游驿站联合岭南乡、旅游从业者等充分挖掘山地运动文化、漂流休闲文化、民宿文化等地域文化,每年举办攀浪节、漂流节等节会活动,吸引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轻歌踏浪,泛舟隐潭溪享受夏日激情,入住精品民宿体验宾至如归。统计数据显示,驿站所在的覆卮山景区每年游客接待量超120万人次,走出了一条富有岭南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