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新商都·职场

让年轻人
敢于拥抱自己的天地

禾 惠

  不久前, 浙江省的一条人才政策刷爆朋友圈。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元到50万元,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大学生从事家政、养老和现代农业创业,政府给予10万元的创业补贴,大学生到这些领域工作,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就业补贴,连续补贴3年。

  这一政策其实出自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目前略有更新。根据浙江省人社厅回应,这笔10万元的贷款并不是想要就可以要到,整个申报程序很严谨,2015年至今还没有赔付多少。而且,一旦创业失败,政府虽然会代偿一部分损失,但会对个人征信造成极大影响。

  无论如何,这项多年前就已出台的政策再度在网络翻红了!也引发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讨论。浙江出台这条政策,主要是为了“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创业作为年轻人新的就业方式,应该值得鼓励。毕竟,工作不单纯是为了混口饭吃,能与自身发展兴趣结合起来,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其实是每一代人都渴望的理想状态。

  年轻人的就业状况,是观察社会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但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感受到的并不都是压力,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自我成长是比待遇更值得看重的因素。对于理想工作,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不断学习新东西、获得成长”。

  新一代大学生更看重就业质量,不只是观念上的变化,也和互联网时代对工作概念的拓展有关。互联网时代出生的年轻人,发展出来了更多的职业。比如“95后”的就业岗位中,有网络主播、声优(配音演员)、coser(动漫形象扮演者)等新兴职业。他们的就业形态也更加多样化,比如“斜杠青年”,那些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年轻人,在简历中需要用“斜杠”隔开不同职业;再比如“慢就业”,部分年轻人毕业后不急于找工作,或继续深造,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当下年轻人在就业中“一反常态”,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观念的不断改变。

  话说回来,“95后”择业更加个性化,也不太在乎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等,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这一代年轻人,经过父母的奋斗和积累,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不少家庭有财力支撑年轻人就业时“三思而后行”,甚至可以负担高昂的试错成本;同时,日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先进的信息技术,则为年轻人在不同岗位自由流动、随时进出搭建了“基础设施”。在这个意义上,是财富增长和社会进步赋予了年轻人更大的择业空间。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可以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社会对自主、自由择业的接纳度、包容度更高了。在当前这个时代,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职业层出不穷,给了年轻人更多选择。与此同时,我国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为创业创新者搭建起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以前,工作更多被视为谋生的“饭碗”,但这并非它的全部内涵。今天的年轻人,在吃饱饭之外更追求精神的满足,起码在价值观上是值得鼓励的。年轻人的自我成长,本身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能躲进自己的小天地蹉跎岁月。为梦想远航可以,起码要懂得怎么扬帆。“慢就业”也不是不行,但不能漫无目的,甚至沦为“啃老族”。成长和梦想,终究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倘若是沉湎于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而不选择稳定的工作,甚至拒斥工作,那么等于把梦想推进坑里。

  找工作是个人的事,而年轻人整体的就业情况,却事关国家未来。年轻人择业不走寻常路,这个要理解;年轻人就业多元化的同时还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也要看到。给他们试错的空间,碰壁之后扶他们一把,他们才敢于拥抱自己的天地。给他们更多支点、更大空间,国家和社会发展才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创新,而年轻人也才能不负青春,不负这个伟大时代。


上虞日报 新商都·职场 00006 让年轻人
敢于拥抱自己的天地
2022-04-25 上虞日报2022-04-2500009 2 2022年04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