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新商都·品味

抱团养蜂,甜蜜致富家乡产业振兴

  四月来临,和煦的阳光照耀在上虞的田野山峦,油菜花迎春绽放,金黄色的花田错落分布,油菜花与绚丽的朝霞交相辉映,宛若仙境。春风吹过,花香飘然而至,花蕊随风摇曳,蜜蜂翩翩起舞。

  此时的蜂场里,养蜂人正挨箱检查近期转场的蜜蜂。丁宅乡的蜂农郭建富马不停蹄赶着花期,将自家的蜂箱带到了花丛密集的地域,短短几天时间,收获颇丰。

  蜜蜂养殖是一项技术与经验交织的辛苦活。目前,国内常见的蜜蜂品种以中华蜜蜂、意大利蜂为主,另有东北黑蜂、新疆黑蜂等地域品种。不同的蜜蜂品种各有优势,其生产的蜂蜜也有着成色上的差别。蜂农们需要完全了解蜜蜂的生长与生产习性,相较于野生蜜蜂还得付出更多赶场的人工成本,沿用传统的养殖与驯养方式,培育着稳定的蜂群数量与质量。目前,我区仍在从事这一行业的蜂农相较于20世纪末,有着明显的群体减量,却也阻挡不了蜂农们对于老法子的传承。

  郭建富是上虞区蜂业协会的副会长,同时也是一位赶场蜂农,因各地的鲜花品种不尽相同,他需要带着这些苦心培育的“搭档们”,随着花期去到全国各地。

  “我从事养蜂将近四十来年了,十七八岁念书念完就干这个活了,一直到现在。我们一般是追花采蜜,现在马上去江苏、山东、北京、东北三省,最晚9月份从内蒙古采完荞麦花以后回家,每一种花品种不一样,蜂蜜也会有每一种花的花香味。”郭建富介绍。

  蜜蜂其自身并不能直接将采来的花粉转化成我们食用的蜂蜜,这中间会经过一个复杂的酿蜜过程。蜜蜂自带着一个蜜囊,利用这个特殊结构将花粉采集回巢穴,经过与其分泌的特殊物质反复融合,最终形成我们常见的蜂蜜。郭建富告诉记者,蜂群之间的分工非常明确,并且对于花粉的用途也有着区分。这些大大小小的蜂巢孔洞中,透着亮色的就是已经酿造而成的蜂蜜,其中装满花粉的位置也清晰可见。

  每个人养蜂的技术不一样,蜂王的质量也不一样。郭建富告诉记者,蜂蜜的产量与蜂群的大小、发育质量密不可分。一个越强大的蜂群,每天产出蜂蜜的数量与效率也会越好。花期赶场到了固定位置后,郭建富夫妻俩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定时开箱取蜜。

  另外,无数的蜜蜂其分泌出各类特殊物质与花粉不断融合,形成的蜂蜜也会有着不同的成熟度。相较于普通蜂蜜,蜂巢蜜是蜜蜂分泌蜂蜡制成巢穴以后,又酿制出成熟的蜂蜜存放在蜂窝中的产物,这种蜂巢蜜多由蜂巢和蜂蜜两部分组成,其营养价值比普通蜂蜜更高一些。

  养蜂经验丰富的郭建富,在从事这一行业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采用零售蜂蜜与合作社批发销售的模式。为了应对自然气候对蜂群的打击,以及提高在市场环境中的效益,如郭建富一般的养蜂人,自发成立了上虞区蜂业协会,“报团取暖”的模式也让这些辛勤的养蜂人,有了一份来自集体的安全感。

  “目前我们上虞的蜂农大概有60多人,转地蜂场大概三四十家。”区蜂业协会会长宋宝美介绍,“我们要求全部养蜂户参加风险救助,这样可以让每个蜂农得到一个保障。像今年春季的时候多雨,阴雨天气持续时间比较长,蜜蜂无法正常排泄,导致蜜蜂死亡很多。这种时候,养蜂户可以稍微挽回一些损失。同时,我们自己有合作社,我们会把上虞全部蜂农的蜂蜜全都收集起来,合作社集体收集后,统一销往加工厂、食品公司、出口企业。”

  宋宝美告诉记者,传统的蜂蜜产品已经被大众熟知,为了紧跟当下互联网电商的脚步,他们也在不断更新研发新的天然蜂蜜饮品。“看似普通的瓶装饮用水,采用了专利设计的蜂蜜瓶口,瞬间就能将我们上虞蜂农的甜蜜成果转化成大众随行饮用的柠檬蜂蜜水,以一种自然、安全、美味的新形式进入到了市场,也能让更多人喜欢上我们上虞蜂农的劳动成果,同时,更为这一辛苦的群体提高了经济效益,一举多得。”宋宝美表示。


上虞日报 新商都·品味 00008 抱团养蜂,甜蜜致富家乡产业振兴 2022-04-11 5902169 2 2022年04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