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商都·休闲

如诗画卷渐次开

——岭南乡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渐次开

  如诗画卷

  ——岭南乡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本报记者 楼丽君 通讯员 徐胜章

  久居江南,浸润于清新自然的山水场景与天人合一的山水文化,就会对其产生孩子依恋母亲般的情结。岭南,已经去过多次,那里的山和水,石和树,桥和屋,甚至老墙下的苔藓,砖缝中的小虫,这些缀连着岭南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的元素,融汇成岭南独一无二的气蕴和独特清晰的辨识度,向我们展呈着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山道弯弯,弯过岭南溪水桥,一路上的喧嚣繁华立即被眼前绿色的山峦,清澈的溪流所取代。举目望去,云天吻着山岭,山岭挽着碧溪,碧溪依着村庄,村庄缀着原野,原野又守着山岭。人向前走,景随路变,一路上,或崖壁耸立,老藤斜挂;或翠竹摇青,山瀑飞落;或亭台楼阁,绿潭清幽;或溪畔木屋,酒旗舞风。山水人家,草木林田,都自带风景,自成诗画。人在岭南,如在画中,人也成为大自然笔下的一点洇墨。

  惊异于山巅上,溪水旁,山谷间,村庄中一幢幢既有现代风格又与民居近似的楼房,信步其间,喝茶聊天,便知晓了众多庄园的由来。近年来,岭南乡的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不少有眼光,有资本,有情怀的创业者,都把目光投向岭南。他们踌躇满志,在青山绿水间描绘乡村振兴的蓝图,檀香山庄、覆卮山居、沐格山居、那园民宿、冰川漂流……早已声名鹊起。看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在民宿、景点进进出出,能感觉到岭南乡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

  岭南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随便走进一个村庄,有漂亮整洁的砖木楼房,也有黑瓦青砖的老屋,从外观上判断,有的已有上百年历史。农耕生活的迹象依然存留,房前屋后空地里的南瓜棚,梯田上的单季稻,村里为数不多的养羊人,田园牧歌一直都在。与村民交谈一番,他们都说,村庄里常有游客来参观,山村是有前途的,自己种点蔬菜稻谷,日子清闲,收入不多。他们特别羡慕东澄村,每天有那么多的游客造访。听得出,每位村民都有一个奔向共同富裕的梦想。

  东澄村犹如世外桃源,白墙黛瓦,建筑古朴,村庄虽小,美名远播长三角。因为有覆卮山,有石浪,有千年梯田和每年的油菜花海,造就了小山村家家吃上“旅游饭”的传奇,陆续开发出攀浪、山地骑行、星空露营、七坊三中心等文旅业态,标杆效应不断显现。岭南人的巧思不止于此,覆卮山下的青山村、许岙村等好几个村庄正与东澄联手,集聚优势,合力奔跑。乡村的未来,恰如春日朝阳,冉冉升起,前途光明。

  行走于岭南的山水间,时不时会与沧桑厚重的历史撞个满怀。覆卮山的名字是山水诗人谢灵运酒后覆杯敲定的,隐潭溪上有清朝时建造的广济桥,春晖中学在日寇侵略时期到泰岳寺避乱设学,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许岙村发起“讨田战役”的关键性一仗——许岙攻坚战,吹响了浙东军民对日、伪军的反攻号角……

  在岭南的日子里徜徉流连,不仅仅是对山水的观望,更是对她深情的品读。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古韵与时尚的共存,宁静与闲适的和谐,汗水与奋斗的甘苦,都在岭南这片山水间诠释着,诉说着。岭南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部书,值得人一听再听,一读再读。

  山水有境,大美无言,愉人耳目,涤荡身心,启悟智慧,升华精神。新时代,岭南的美丽山水正展现她最美的风采和梦想,我们读懂她的全部心声:山居岭南,正在奋力崛起!


上虞日报 新商都·休闲 00007 如诗画卷渐次开 2021-12-06 上虞日报2021-12-0600006;上虞日报2021-12-0600008;上虞日报2021-12-0600015;4729341;上虞日报2021-12-0600019;5148116;5148118;5148119;上虞日报2021-12-0600005 2 2021年12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