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引扶学生“乐我所学”
——汤浦镇中探索并深化分层走班教学新模式侧记
通讯员 陈志兴 记者 万均
汤浦镇中校园内,每逢课间,总有学生手捧课本和学习用品,快乐地穿行在不同的教室和课本,渐成校园中一道独特的景致。
适合,才是最好的教育。新学期以来,学校广泛征询建议,并在师生和家长形成共识基础上,精心制订实施方案,顺应学生文化基础、个人意愿和心理差异性,有序推行分层走班教学。
“分层走班”缘起
“探索和深化分层走班教学,既是在‘双减’背景下尝试适合教育的创新举措,也是践行‘活教育’的实际行动,更是激引每位学生全面成长的务实动作。”昨日,谈及分层走班工作,校领导如此感言。
诚然若是。为制订“双减”配套制度,开学伊始,学校组织专题教学调研,在梳理学生学情时发现:学生间学业差距巨大,给教育教学带来困惑。不少教师反映:“基础好的学生数学几乎能得满分,对学业有信心,但常感‘吃不饱’;很多学生学业基础差,常感‘吃不了’,也没信心,慢慢地便不做作业,甚至上课也睡起觉来!”
同时,学校生源也日趋多元化:近几年,新居民子女日益扩军拓阵,今年全校171名学生中新居民子女占比56.7%,七年级新生中占比达69.6%,由此带来学习态度、方式能力等差异更为明显。对此,教师在教学中深感两难:为顾及全体,教学中无奈降低难度、放慢进度,但学优生学习劲头随之减弱;稍加难度,学困生们便跟不上……师生都体会不到教与学成功的快乐!
如何破解这一教育新课题?教育,理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并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基于上述认识,学校在广泛征询建议基础上,认真总结原有“学科分层走班”经验,决定深化创新分层走班教学新模式。此创新之议,得到了广大教师赞成和支持。
“分层走班”解读
分层走班,是项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为此,学校务实有序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学校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出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同时发出“分层走班制”问卷调查表,征询真实意愿,征集意见建议,最后取得共识:在八年级、九年级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开展A、B两个层次的分层走班教学。
接着,学校精设A、B两个层次报名表,由学生本人自主选择合适的层次,取得家长同意后报名。学校基本尊重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意愿,分别编班。学校分层走班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
教师分层教,学生分班学,须真切贴近每位学生学业基础,调动每位学生学习意愿和动力。为此,学校精心设定A、B两个层次班教学内容、分层作业和分层目标:A层次班课堂讲授内容适度加大,注重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B层次班课堂适度降低难度,适当复习七年级、八年级基础知识,注重多鼓励、多练习、多示范、多补漏,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
谈起分层走班,从教多年的陈水淼老师感触颇深:刚试行新模式时,曾一度担心此举会造成混乱。现在回顾起来,当时的顾虑全打消了。他接着坦言: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分类而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真正引领学生“爱我所学”,并在学习中体味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分层走班,对教师触动也很大。“分层走班教学,学生基础不同,课堂教学的生成就可能不同,这对我们的课堂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力等,是一次极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走班结束后,科学组的吴兆生老师获益良多。
分层走班“进行时”
八年级学生小李选择了B层次班。他的父亲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孩子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对学习有了兴趣,开始认真做起作业来,学业进步了不少。对此,他深表满意,并鼓励小李再努把力,争取进到A班。
分层走班,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也带来了不少新东西。“我的数学基础比较差,课堂上跟不住老师的节奏,很多内容都学得一知半解。学校实施了分层教学,班级中的同学和我的数学水平差不多,老师上课的节奏降下来了,讲的题目也不难了,在数学课上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重新激发了我对学习数学的热情,现在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大了。”来自云南省的一个彝族学生如此说。
分层走班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家长关注,很快得到家长理解和好评。对此,副校长曹狄铭表示,推行分层走班新模式后,学生日渐找到了自己的“学习定位”,激发了学习动力;教师间的协作、团队、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家长普遍表示支持。学校已跻身区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绍兴市家长满意学校,今年学校已成为绍兴市初中基础学科分层走班教学试点学校。
为深化分层走班,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了课题研究。广大教师在创新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三性”“三化”新理念,即课前要做到教学内容梯度性、教学程度针对性、教学对象全面性;课后辅导层次化、课后作业层次化、作业评价层次化,并以此指导实践。
与此同时,学校正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力促分层走班“走”出新精彩:
——实施动态管理。注重对分层走班全过程管理,同时做好动态管理,每学期期中,全面梳理学生走班情况,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依据学生走班现状,如有学生自愿提出申请,并征得家长同意,该学生可“回”原层次班,也可“进”新层次班,从而引扶学生真正乐学。
——构筑保障体系。整合教师力量,激发团队合力,推进教科研,力促分层走班高质量运作。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多鼓励,激励每位学生找准自我发展定位。加强家校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共推分层走班新模式。
——探索分类指导。具体体现在分层布置练习上。课外作业是学生对当天所学新知识的巩固练习。A层学生基础题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课外主要以提高类题和综合运用题为主要目标,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以提高其自身解题能力。B层学生以课本基础知识点为主,强化基础练习,辅导时,对B层学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课外分类指导的目的主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学业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完善多元评价。以不同标准客观评价每位学生,给每位学生以自我成长动力,激发学生内驱动力。学校已设立分层走班学生“奋蹄奖”,每学期每班评选4—5位进步学生,每学年每班评选2—3位进步学生,激励每位学生追求进步、正道前行、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