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校教学管理深度触及教学
——区教师发展中心助力中小学破题“双减”工作一瞥
通讯员 丁立军 记者 万均
作业变革
让学生书包轻起来
“双减”新政落地,实初集团因势而动,调整作息制度,管控作业布置、批改,并在校园内探索推行课后服务“1+”模式:“1”即每天实行课后服务晚自习管理,教师轮岗下班管理,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即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需要,丰富文体运动,并在每周三下午4时始开展“菜单式”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国诗词”“大世界中的科学眼”“青韵悠扬青笛俱乐部”等40门拓展性课应运而生,学生们的书包日益轻了起来。
“双减”,减的是学生作业负担,也是为了更好地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为此,教师发展中心立足职能,鼓励教研员们结合教学调研、教研活动、作业设计评比等途径,积极组织作业设计、评价等研究活动,努力引领基层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发展中心精心出台《上虞区初中学校作业管理负面清单》,从作业难度、作业时长、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方面作出十条刚性规定。同时区教体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义教段中小学“五项管理”的指导意见》,切实抓好中小学生作业、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
作为全区初中学校的龙头学校,自“双减”政策出台后,实验中学因势而动,提前谋划,出台作业管理相关制度、编制校本化作业、开展作业研究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等,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浙江省大数据精准教学实验区建设遴选成功的契机,全系统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技术赋能教育新路,激励教师通过大数据平台全面掌握学生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情况,精准施策,因材施教,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激发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并根据自身实际寻求个性化学习,让学习更有效,进而让学生书包真正“轻起来”。
聚焦课堂
打造师生生命成长殿堂
10月15日,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学科教研员来到实小集团上德校区,深入15位青年教师课堂听课,课后对每一节课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并对“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和其它常规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青年教师们普遍表示收获颇丰。聚焦课堂,引领学校、教师建设品质课堂,这已成为了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常规动作。
“作为省级‘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试点地区,全系统创新践行‘活教育’,打造‘活教研’,正以校本教研改进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在‘双减’新背景下,我们秉持‘以校为点 多点联动 全域共进’原则,聚焦课堂,引领师生探寻生命成长殿堂。”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何桂仙如此感言。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殿堂,课堂教学是教师授业与学生学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为此,区教师发展中心多措并举,力推“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品质课堂建设。
——重指导,强化课堂教学。成立学科指导组,提供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指向的随机性指导服务;携手开展“名师高徒”活动,为进取心强、已具备一定业务基础的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上升平台;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组织或参加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依托名师工作室平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搭平台,举办课堂教学艺术节。持续组织课堂教学艺术节,聚焦学科教学本质,致力师生素质提升,邀约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作专题报告,表彰课堂教学优秀成果等;组织市级以上优秀教研团队风采展示活动,使之成为全区深化课程改革、铸造教育品牌的特色活动,成为学校展示特色、教师闪亮风采、学生放飞个性的魅力舞台。
——强激励,组织“三项教学评比”。区教师发展中心每年组织优质课、录像课、教育教学论文等“三项教学评比”,特别是通过组织优质课与录像课评比,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培育,优化目标、科学设计、灵动教学,有效促进品质课堂建设。同时,积极参加绍兴市“品质课堂”深化行动项目,提炼上虞经验。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