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新闻·乡镇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古城丰惠有份“美丽攻略”

  每天清晨,丰惠镇南源村的垃圾分类收集员倪金龙会按规定线路收集清运垃圾。在固定的点位停留后,村民们自发将家中的分类桶放置于清运车的数据读取台上,桶上的“芯片”会在5秒内自动完成实名认证、垃圾量测定、分类情况照片等数据收集,实时上传至系统,与区级数据库实现共享。一户一桶再配合智能称量,实现了农村家庭易腐垃圾溯源管理,更利于提高垃圾源头分类的效率。

  南源村的垃圾分类收集方式,是丰惠镇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镇1.8万多户居民按“两分类”设置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种分类收集容器,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置一处四分投放点,并与供销社合作,在各村设立垃圾回收站点,通过有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低值可回收物,达到垃圾减量的效果。

  此外,该镇实行闭环式长效管理机制。每月初,由全体机关干部按联片对各行政村开展交叉督考,重点围绕垃圾桶规范摆放、垃圾投放质量、宣传氛围等内容,形成问题清单与评分。他们像“啄木鸟”一般深入垃圾分类“痛点”,抓漏洞、补短板,督促各村在一周内完成销号。月中则由镇聘请的第三方机构下村进行情况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再次下发整改通知,在全镇范围内通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这些垃圾都分好了吗?”“有没有拿不准不会分的?”在锦瑞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早晨6时至8时和晚上18时至20时都风雨无阻地等候着前来倒垃圾的居民,时不时发出类似的询问,精准指导垃圾分类。从最初的“不会分”到如今的“抢着分”,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已成为全民新时尚。

  为了让居民充分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小区的众多信息栏上张贴了“撤桶并点”的规划通知及垃圾分类知识海报,以集中培训、上街设摊、进村入户敲门行动等形式,为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手把手教学,打破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理念认同、行动滞后”的怪圈。

  投资500余万元的北门易腐垃圾处置站是丰惠镇垃圾资源化的新成果。据悉,该处置站辐射集镇及周边12个行政村,覆盖人口约为18730余人。在这里,厨余的剩菜烂叶将就地处理成为有机肥,在检测合格后就可以用作公园绿地、苗圃基地及居民种花养草的肥料。同时,也解决了原有的垃圾分类中转站容量不足、点位分散、运送成本高等问题。

  “与城区不同,农村的垃圾种类主要还是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丰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垃圾都是随便放置于同一个垃圾桶内,一旦清理不及时,尤其到了夏天,垃圾发酵导致臭气熏天、污水外溢,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可能诱发疾病。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后,丰惠镇依托“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四级收转运体系,逐步构建起了乡镇文明新坐标,还顺利通过了全国卫生镇创建省级技术评估。

  下一步,丰惠镇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生活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的多种方式,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组合拳,形成具有丰惠特色的垃圾分类“美丽攻略”,让垃圾分类新时尚在千年古城蔚然成风。


上虞日报 新闻·乡镇 00006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2021-10-29 上虞日报2021-10-2900005 2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