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小顽疾” 改善“大民生”
百官街道积极推进“美丽山塘”建设
本报讯 (记者 陈黎超 文 魏新宇 摄) 秋风习习,走进百官街道九浸畈山塘,只见水面上波光粼粼,岸旁草木葱茏,一幢幢“小洋房”鳞次栉比,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
据了解,九浸畈山塘位于百官街道二村,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塘总库容3.9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水环境的屋顶山塘。
山塘是乡村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在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百官街道以打造安全山塘为核心,全面排查分析山塘存在的风险与隐患,通过改造、加固等方式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山塘防汛能力,守牢山塘安全底线。在做好山塘安全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水域水质保护,创造优美生态环境,将生态治理与山塘整治相结合,凸显出山塘的自然属性,提升山塘整体环境。
“考虑到九浸畈山塘修建年代较早,对于防汛工作提出了较大挑战,因此从去年起我们就把整治山塘这一关乎百姓民生的提上了议程。”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美丽山塘创建过程中,街道首先对九浸畈山塘进行了安全山塘评定工作,确定其为“安全山塘”。结合《浙江省“美丽山塘”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按照以“有上坝道路、有管护范围、有管理用房、有监测设施、有标识标牌、有管护组织(人员)、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八有”为基本条件,强化山塘水生态环境和整体形象面貌提升,开展“美丽山塘”创建工作。对照美丽山塘创建标准,紧跟省、市文件要求及创建计划,于今年8月圆满完成了美丽山塘创建的任务,制作相关警示标识牌,增加大坝沉降观测设施及溢洪道水位观测尺,在坝顶背水侧增设仿木栏杆,长度120米,消除了原有山塘病险隐患,改善了坝面景观面貌,提升了山塘塘区生态景观,增加了百官街道二村居民休闲的场所,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如今九浸畈山塘水清、坝面整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
“山塘经过整治,既增加了安全系数,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提升,生活在这里很惬意。”周边居民何女士说。
接下来,街道将不断追求以生态、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治水理念,持续开展山塘治理,做到水清岸绿、生态美化,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