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绿妃
悠悠古镇 浅浅时光
“石栏古拙听清流,瓦屋苍槐小径幽。桨橹横波催雅兴,雕窗疏影散轻愁。”曾经无比向往城市生活的我,如今却更愿意带着一份闲适与恬淡的心境居住乡野。当我行走在烟雨画桥的江南小镇——位于上虞的千年古镇丰惠,脑海中情不自禁浮现出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词,一幅幅风韵天成的画卷。
古镇丰惠可谓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其东邻东方大港宁波,西毗省会城市杭州,南连民营经济高地温州,北望国际大都市上海,自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至1954年,一直是上虞的县治所在地,有“浙东第一古镇”之称。这里不仅是“梁祝”传说中的英台故里,也是两袖清风孟尝君的故乡;这里不仅有鸾凤和鸣的景致,也有敕五堂的周正幽雅……其绵延千年的历史经久不息,优秀的文化传统至今犹存。丰惠自古素有“八街四十弄”之称,古镇四周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宛如一条条丝带连结着一座座古老的台门,一间间错落的民居,一个个别致的小院。其间除了白墙青瓦的建筑,纤纤河道遍布其中,弯弯石桥跃然其上。街河是丰惠的母亲河,从古县城西门进东门出,横穿全镇,成为一条主轴线,东西大街、东西小街临河而设,官房民宅沿河而建,百姓枕河而眠,俨然一派江南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蕴。
随着时光的风剑霜刀,古城也曾破败不堪,一度甚至惨不忍睹。所幸现在旧貌换“新颜”——古城修复一新,不,修复一“旧”,既保留了原有的古韵,又增添了新的秀色,人们迈步其间,可尽情饱览那温婉典雅的古城芳姿。漫步在这座人文鼎盛、史不绝书的古城,一股水墨江南的风味扑面而来,时光的急流仿佛一下子平缓了下来,一曲遥远而质朴的琴音从心底缓缓响起。那浓淡相宜的墨痕落在梦里水乡,厚重而不失灵动,雅致而不失情趣,温润而不失柔美。
古城多古巷,古巷各有姿——
走在青石铺就在的古巷里,不免有一种“古巷悠悠岁月深,青石老街印旧痕”的感慨。沿着古巷缓步向前,听脚下青青的石板诉说往事,看檐角高挂的红灯笼在风中讲述传奇。或低眉垂首,或抬头仰望,遥想那时一间间雕梁画栋的房屋整齐排列,一排排古色古香上刻着精美图案的木架熠熠生辉,轻轻向上翘起的檐角,不经意间便勾起一个多情的人对那弦月的念想,而墙上一扇扇雕花的木质窗棂,如远去的时代浓缩成的剪影,像注视历史的那一双双沉默的眼睛,阅览着四季的缤纷,目睹着人世的烟尘。
行走在高墙幽弄间,一会儿是宽敞的甬道,一会儿又变成了逼仄的小路,仿佛走进了迷宫,也像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环顾四望,随处可见明清时代的建筑,雕花的台门,院门里古朴的家具,厅堂里悬挂的画屏……而当你的目光落在一面面斑驳的墙壁上,落在鱼鳞状的青瓦间,落在那一扇扇退却了光泽的木门上,你会发现岁月的痕迹竟是如此不动声色地从万物身上走过,走过高高低低的墙头,走过弯弯曲曲的石板路,拐过一个个巷口,然后在多年之后留下醒目的印记。一些年代久远的墙壁,露出灰黑色的砖块,透着粗糙的质感,几株藤蔓或攀爬墙上,或匍匐墙脚,与阴凉处浓密的青苔相互映衬着,颇有一番“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的写意。巷弄里人影寥寥,偶有二三老人站在院墙下闲谈,或在自家小院里摆弄花草。居住在此的虽多数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并未退减丝毫,许多院墙上庭院里墙角边摆放着各色盆栽,无论是绿萝、兰草、茉莉、玫瑰还是其他叫不出名字的花卉,它们或铺展着盎然的绿意,或开着白色粉色的花朵;有的院墙边种着蒲子丝瓜扁豆葡萄,深绿色的叶子爬满整片墙面。更多的院子里种着桂树、石榴、月季、紫薇与蔷薇,一株株绿植装点着朴素的生活,也默然等待着时光的馈赠。
行走在古藤绕墙的巷弄里,一个人不知不觉间变得温柔起来,生活的诗意在心的深处油然而生——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在静谧的时光里,一个人或邀二三挚友在古巷里慢慢走,细细看,静静品,往日急促的跫音就变成了木心先生诗行里深深眷恋的调子,舒缓而纯净,温馨而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