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尧忠
我的章镇我的桥
母亲河,曹娥江。我的章镇,我的桥。
老家章镇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故乡,也是浙江省级中心镇、浙江省级生态镇、国家卫生镇和绍兴市绿色生态乡镇。每每回到她的怀抱,无限的感慨和自豪涌上心头……记忆如微雨滋润的黄昏泊岸的老木船,“野渡无人舟自横”,炊烟里也早不见当年艄公。唯独童年还在江中流淌,依旧湿漉漉,依旧水灵灵。
小时候,父母们忙得揭不开锅,村里的孩子到处跑。我们白天爬树掏鸟窝,晚上数星星看月亮。最快乐的,莫过于炎热的夏日光身跃进曹娥江,扑腾、旋转、倒立,做个狗爬式,打个鲤鱼挺。胆子大的孩子钻到水底躲闷子,一溜烟游开去,十几米,几十米。风高浪急天,吓得闻讯赶来的爷爷奶奶直哆嗦。
江沙柔软,踩下去“呼哧、呼哧”地响,还能摸到好多形态各异的黄蚬。这东西油炒浓香,清蒸入味,配点干菜做汤更鲜,下饭带劲。我们总是用上衣包裹好一大捧黄蚬回家,倒也能消了长辈们的火气。运气好时,还能挖到白玉蟹,它们喜欢张牙舞爪吓唬你。最讨厌的是小白条鱼,调皮地往人身上蹭痒,抓起来麻烦……偶尔有柴油船威武而来,隆隆而过,我们的思绪也随白浪越走越远,梦想着有一天去看江对面寥廓的世界。
童年的足迹总是那么真切,如同老街铺排的石板静默。那条老街东西走向,长不足百米,两面小楼连缀,高低不齐。章家埠码头就在它的西边江岸,昔日商贾往来场景犹在眼前,都宛若时光里炊烟浓郁的老照片。
然而,苦难如酒,欲说还休。战争的岁月里,我们的先人们划着竹筏随江水荡漾开去,到章镇外面的世界寻找桃花源;饥饿的年代里,江的子孙们沿岸膜拜,渴望得到真实和美好的场景;升腾的日子里,江的居民们如她性情一样,奔腾、追赶、跨越,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历史的车轮一步一个脚印,雄浑、壮观、深邃,像一部章镇人柔与力的史诗。生活浪花,或大或小,亦深亦浅。披靡时间的印痕,催人成长、壮大、奋进。1983年10月,中国斜拉桥之母、第一座独塔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斜拉桥——章镇大桥竣工。通车那天,我们一家人目睹盛况。人山人海,我第一次感受到人流如江的气势,悠悠的曹娥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烁烁金光,衬得江岸上每一张脸火红、火红的。我的父亲笑着,笑出一个飞扬的脸,表情丰富;我的母亲眼里满是迷蒙的泪花。对于长期被圈圉乡野一角的人们来说,曹娥江足以阻挡他们远行的愿景,而大桥的飞渡不光只是彼岸,还有几代人盼望脚下的道路更加宽广的梦想变为现实。还有是,他们的孩子终于可以行走得更远了。那是幸福的微笑,那是甜蜜的眼泪,曾经发生在虞南的岁月里。
我的章镇,我的桥……
如今,走进章镇,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道路干净,屋舍俨然,景色旖旎,人文浓烈。那老街早已经卷成一段历史,少却繁杂的声音多一份静默的神秘,淡薄泥土的气息多一份时尚的无理。上虞区美丽城镇建设,成就了我的家乡华美篇章:宽阔平坦的民心路,郁郁葱葱的绿化树,干净整洁的农家院,清澈润泽的娥江水……江南蝴蝶梦起,虫鸣鸟语伴晚风,花草树木往繁星……章镇大桥一如既往挺立着,像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者,讲述往日的荣耀,畅想未来的前程。
我的章镇,我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