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三版)从种群到群落、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成分等知识体系;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等体系等等。这些体系有因果关系、包含关系、相似关系等等,需要教与学的过程加以重视与适当操练。
第四,重视数理比较与研究方法。本次的考试所涉及的有关数理计算题,涉及选择题二题、填空题有三个空、实验探究题一空、解答题八处,总体上比例不算高。主要还是对科学概念的认知与规律、原理的运用。所考到的知识点,是一些重要的概念与规律,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知识与方法。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几个关系,可以识记得更牢,可以指向理解与应用。
第五,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把握科学知识的应用。科学无处不在,源于生活生产科技。科学的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与人们的认知能力、科学的发展水平、科学仪器的先进程度有关。为此,要多质疑、多探索、多思考;多汲取前人的研究,多学习一些科普文章,多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碳中和的承诺与战略、中国的深潜、矿业探索、新能源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生态文明的建设等。这次中考中,也有充分体现,如酸碱理论的发展、“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碳中和”与生态文明等等。
第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与解题的效率。一是用笔记整理,知识要学会储存,储存时要做好分类,这样在取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精准地得到助力。为此建议进行单元的或者是某一主题下的知识框架整理,俗称“笔记整理”,以框架或思维导图来理清概念间的联系,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联,知识典型应用实例,尽量用图或图表来表示。二是进行试题管理,将典型题或错题进行分类摘记,一段时间后,进行操练一下,同时同学之间进行一些交流。主要是解决解题方法与表述。三是多做做小实验,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一方面是操作,另一方面是在理论指导下的知识内化,这会对知识的强化记忆达到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