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洲
舜江两岸留屐痕
与上虞颇有缘,一年有余竟得二次游,且更有翰墨同好切磋,古寺青灯论道,岂不快哉!
上虞为浙东古县,曹娥江(古称舜江、剡溪)由南向北流经全境。上虞得名据称与舜帝避祸有关。据《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记载:“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百官”之名由此而来。另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他在《卜辞通纂》中写道:“上虞当是国名,其地距殷京颇远,由下片推之,相距之路程在40日以上,当在3000里之外。以声类求之,疑即上虞。上虞之名颇古,据《水经注》‘江水东经上虞县南’则上虞之名,当自殷周以来所旧有矣。”如此说成立,则“上虞”之名在置县以前早已存在,至秦置县时被用作县名。
2010年元旦,上虞景君迪云、徐君伟军约余同登曹娥江畔之东山。东山因东晋名士宰辅谢安曾隐居于此而享盛名。历代拜谒者不绝如缕。是日天朗气清,江上薄霭轻浮,梅花凌寒吐芳,正是登高览胜之佳时。由是逸兴遄飞,浮想联翩,归而率成数句以纪其行。其题曰《拜谒东山谢安墓》,其辞录于下:
东晋名士多 谢傅称一流
少壮挂冠去 隐居东山幽
窦疾出嗡声 趋演成时修
蒲扇招摇过 市肆争购求
桓温甲兵临 狎诘退扰纠
淝水战苻坚 帷幄早运筹
功高碑无字 勋名盖王侯
裔孙会其志 迁柩于焉酬
后世登临客 仰贤追风流
李杜入山阴 佳篇为此留
腊月梅香浮 逸气伴我游
修篁侍高卧 宁泉涤尘忧
出山振颓世 白云去悠悠
自古英雄业 从来山野求
今日呼友朋 一尽开怀酒
他日得再来 舜江弄扁舟
是日为元旦,古人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说,于是又有《元旦登东山》四句以记新年登高之情:
胜日名山一登临 望中舜江耀碎金
红叶落尽芦花稀 一岁已逝又迎新
同日,又来到曹娥庙。此庙为祭祀孝女曹娥而建。据史载,曹娥系东汉上虞曹盱之女。汉安二年五月,曹盱迎涛溺死,娥时年十四岁,寻父尸未得,遂投江而死。时人以为孝女。汉元嘉元年(151年)曾为其筑墓立碑。宋元祐八年(1093年),建曹娥庙正殿,以后历代屡次修缮和扩建。现存主体建筑系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建。庙有山门,正殿,后殿三座殿宇。山门北侧立有雍正十年石坊,石坊后有曹娥碑、双桧亭、曹娥墓等。
曹娥事迹感天动地,成为古代孝女典范,历代赞颂不绝。汉末上虞蔡邕亦曾在《曹娥碑》碑阴题刻“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字谜,后被演绎成曹操、杨修破译为“绝妙好辞”。此事经《三国演义》等书流传甚广。曹娥故事则绘图张壁以供瞻仰。观瞻之余,亦有所感念,便成四句以寄其游。题曰《拜谒曹娥庙》:
举身赴潮去 追父到江底
累世颂不尽 孝灵感天地
是夜又与诸友宴饮于天香楼。楼主罗君洪良,是一古道热肠之人。茶酒觥筹之间,酒酣耳热之际,复又来几位翰墨同好,于是铺纸泼墨,颇称快意。夤夜兴尽而散。
转眼一年半过去了。2011年7月9日,还是景君迪云等邀约,我得再游上虞。这次是作家胡君耀灿夫妇、伟军夫妇等作陪,登临卧龙山名刹普净寺。据称,二十五年前,智正法师一人一锄来此开山弘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道场。不说方圆数百里的信众常来学佛开悟,就是远在云南等地的佛学弟子也不远数千里赶来禅修。
其时适逢盛夏,暑气蒸人。然日落西山,微风渐起,云月缠绵,寺院即如清凉世界。晚餐素斋毕,青灯下,茶香中,亲聆智正法师传法论道,诸子皆耳谛神往。及法师离座,诸人仍啧啧称奇。入夜,胡君意兴方浓,便又铺开笔砚,大家又开始挥毫娱兴。其间,余得暇抽身掩门步出禅房,清澈的月光下,任凉风拂面,独享山寺之幽。忽有诗思飘来,即得四句,复返禅房以笔追录,其曰:
山月半挂风微起 梵音初歇灯影迷
远客涤心乐翰墨 夤夜清梦听猿啼
次日凌晨四时,窗外晨曦微明,我被耳边杂声促醒,原来是摄影家马君荣壮早已脚架在握,整装待发,于是好“摄”的我也跟着出门。来到钟楼的台地前,但见脚下曹娥江如丝带一抹萦绕群山而去,东方曙红初染,田园薄霭萦绕,一片静中大美之象。
向日出方向的狮子山望去,灿烂霞光已渐渐染红山顶。百官城隐约可见,蒿坝东山依稀在望。遥想当年贤德舜帝避祸江南,仍不忘朝会百官商议国是,亦为这一方水土留下仁德因缘。以至后世有谢安东山之隐。历代高士俊彦多有隐逸之事,盖乱世避祸为一时之宜,修身明志亦不随俗流之举。思至此,则脱口又成四句:
日出海上霞满天 一江如练系群山
近看百官忆舜帝 远眺东山思谢安
早饭依然素食,肠胃为之一清。在如今浓烈刺激的饮食大行其道之时,偶尔入山摒弃繁缛洗涤一下身心,实在是一份福缘。
下得山来,胡君又引我们去新近建成的大舜庙景区游览。但见阙楼高耸,殿堂雄踞,颇具帝都盛况。虞舜为我国古代著名贤君,是华夏民族开基者之一,与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并称为“五帝”。在中国最早的文化典籍《尚书》中,有《舜典》一章专述其生平业绩。大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对舜推崇备至。
相传舜晚年时,尧的儿子丹朱与其争位,舜为避丹朱之乱来到浙江上虞,舜的到来使得上虞政通人和,成为又一座舜城。舜帝孝感动天,大象也为其感动而助其耕田,故大舜庙附近又建有舜帝驭群象耕田之雕像。舜还在此地大会诸侯,因相娱乐而取地名为上虞。
上古崇德,尧舜禹皆以贤名传世。权柄也以贤能者得之,故以禅让为归。古虞之地既以此为风轨,以贤为尚,文脉悠远,代不乏人。
笔者一年有余而二得浮屐舜江两岸,仰先贤而览名胜,交时俊而广见闻,采英华以散怀抱,神为之爽而气为之昂,盖得天人之和而实有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