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民生

让特殊孩子离普通生活更近些

我区加快融合教育探索,“卫星班”实现学段全覆盖

  每周四,是区特殊教育学校孩子磊磊(化名)期盼的日子。这天,他能够走进一所新的学校,与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学习、玩耍。今年,有6个像磊磊一样向往普通学习生活的特殊孩子作为“卫星班”的学生,进入区第二实验幼儿园、重华小学进行每周一次的融合教育活动,还有5名学生将赴区职业中专学习烹饪技术。

  “卫星班”是将特殊教育学校有条件、有意愿融入到普通学校的中度残障儿童少年选送到普通学校,由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师共同管理,合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区经过两年多探索创新,目前这种融合教育模式已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

  每一个特殊孩子身边

  都有许多“普通”朋友

  上午9点,在第二实验幼儿园恒利园区中三班户外游戏活动中,今年已经8岁的磊磊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走“独木桥”的游戏。尽管这个哥哥比自己高出了一个头,但孩子们还是很想照顾他,活动全程与他手拉着手,一些小朋友看他还是站不稳的样子,忍不住张开双臂想要保护他。“磊磊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帮助他。”孩子们说。

  每周四上午,这3个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孩子都被其他小朋友包围着。擦汗、递水,在弟弟妹妹们的热情帮助下,他们感受着融入大集体的快乐。一开始的陌生、胆怯渐渐从他们的脸上消失了,他们与小朋友一起快乐地游戏着,成为班级里的共同成员。

  同样温馨的场景在重华小学一(2)班上演。3个特殊的孩子由区特殊教育学校带队老师王留平全程陪伴,授课老师的目光经常在这里停留。“孩子们虽然在课堂上由于认知差异接受新内容会慢一点,但老师们都很包容,答对题目时不断鼓励他们,音乐课上,老师还会引导他们发声,让他们多表现。”王留平说。

  “孩子们特别热情,也喜欢帮助别人,上课第一天下课时我找不到坤坤(化名)很着急,原来是班里热心的小朋友带着去厕所了,面对同学们的友好,坤坤笑得特别开心。”重华小学资源老师潘兰萍说,孩子们都很有爱心,都在想方设法地照顾特殊的哥哥姐姐们。

  记者了解到,除了专门安排的补偿课程时间,融合当天“卫星班”孩子在校学习全部都与普通班孩子一致,所有学科和学校活动都一起参与。

  为了让这些孩子“不特殊”

  大家都做了不少事

  特殊孩子要来到普通学校学习,并不容易。

  名单确定前,区特殊教育学校会邀请专家对报名的每个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智力水平等进行多方评估,分别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他们目前的优势能力和弱势能力,以及学习特质、生活特性、未来发展的潜能,商量在“卫星班”学习的教学教育重点和策略,实现每位学生的精准教学。

  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不少家长有顾虑。因此在正式开展融合前,班主任老师在家长群中征集意见,针对家长们提出的顾虑,逐一解释。重华小学还将家长开放日设置在了第二堂融合课时间,让家长们亲眼所见从而真正放心。在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特殊孩子到来前,老师在家长、孩子中提前进行了一系列预热,创造了积极的融合环境。第一次融合课上还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会,让孩子们更好地接纳和被接纳。每一个特别的细节,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离普通的学习生活近一点,再近一点。

  课程融合是“卫星班”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授课教师需要在制定好普通儿童的课堂目标后,同时也需要参照“卫星班”学生的能力确定他们的课堂学习目标,实现共同课程下的分化,既关注到“卫星班”学生的个别需求,又满足正常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所有的儿童都能得到最适合他们需要的教育。

  此外,每个“卫星班”都必须有一位特殊教育老师带队。每次上课前,特殊教育老师需要事先为孩子们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在融合班上课时更加容易接受知识。上课时,他们要对每个特殊孩子进行课堂观察,有时候还会随时纠正一些“小动作”。下课后,他们还要为每个孩子编写评估报告,根据课堂表现调整学习计划和干预策略。在学期结束的时候针对这些内容制定适合其方式的成效评估方案,为下一学期的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

  融合教育常规化

  希望更多人关注特殊孩子

  从2018年4月初,我区设立首个学前“卫星班”以来,目前在学前、义教、职高都设置了“卫星班”,实现学段全覆盖。

  “大家对特殊儿童的认识都比较有限,有些家长害怕把自己的孩子和这些特殊儿童放在一起上课。”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林敏静坦言,这就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当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班级里的老师,带动普通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帮助他们。

  “特殊孩子融入到普通孩子中,普通孩子一样可以受益。可以让孩子了解不同的生命形态,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学会互助、关爱。”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王飞有着20多年的幼教工作经历,对融合教育十分支持,她告诉记者,融合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今年进入重华小学“卫星班”的可可(化名)就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融合教育,而融合班里的普通孩子也特别有耐心,懂得照顾别人。

  想要开展好融合教育,对普通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过程中需要更有爱心,更有耐心,也需要更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但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普通学校中懂得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十分匮乏。为此,区特殊教育学校对融合班级的老师进行了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使教师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从而提升普通教师开展融合教育教学的能力。

  为提升特殊孩子的谋生本领,从去年开始,区特殊教育学校还在区职业中专开设了烹饪专业“卫星班”。经历了一个学年的学习,家长都纷纷感叹孩子变化之大。

  “在普通学校学习文化和职业技能,其实最重要的功能,是增加特殊孩子与不同人交流交往的机会。”林敏静说,无论是特殊孩子还是家长,心理上普遍都比较敏感,会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就像身处一个保护伞之下,环境也相对单一,但今后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多元的环境。进行融合教育,就是让更多人走近这一特殊群体,帮助他们变得不再“特殊”,从而真正融入正常社会。今后,还会有更多特殊孩子走进普通学校课堂,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他们,更好地支持和帮助他们。


上虞日报 新闻·民生 00003 我区加快融合教育探索,“卫星班”实现学段全覆盖 2020-11-27 3194634 2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