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
崇尚英雄,不妨从
关注身边英雄做起
国家一级作家顾志坤撰写的《阻击英雄沈树根》,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以纪实文学的笔法,真实、立体地再现了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鹫峰阻击英雄”等光荣称号和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的抗美援朝英雄排长沈树根传奇、精彩的一生。
该书详细地记述了沈树根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长时率领全排33名战士,在朝鲜五次战役后的一场鹫峰阻击战中与敌鏖战3昼夜,击退敌人13次轮番进攻,最终以全排仅1人牺牲、3人重伤的代价,歼敌300余人,突破了敌人两个营的重重包围的经历。正是这次阻击战,开创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少胜多的战绩,并被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引以为豪的典型战例。
须知道,为了收集沈树根的事迹,顾志坤循着当年沈树根战斗过的足迹,驱车穿越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13个省市,行车1万余公里进行采访考察。记者问他:为何要投入如此大的精力来撰写这本书?他的回答是:挖掘、塑造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革命历史事迹、英雄人物,书写红色经典书籍,旨在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挖掘、塑造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革命历史事迹、英雄人物,书写红色经典书籍”,这无疑是顾志坤选择向身边英雄致敬的一种特别方式。而从顾志坤其言其行中,我们更可以捕捉到这样三个信息:一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淡忘初心,理应以真诚之心去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二是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英雄,缺少的是发现和挖掘,缺少的是用心和关注;三是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不妨从关注身边的英雄做起,因为身边的英雄更可亲可近、可比可学。笔者这样说,并非要否定其他英雄,而是强调学习身边英雄的重要性。否则,忽视以至漠视对身边英雄事迹的挖掘整理、学习观照,我们凭什么相信自己就一定会对其他英雄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虔诚的敬仰态度呢?
终须看到,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其自有着相似相近的本质内核。换言之,不论英雄是什么性别和年龄,也不论英雄从事何种岗位、干出了什么样的业绩,在品德、情怀、奉献、精神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精神的缩影,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和文明高度。崇尚和学习英雄,并没有高低远近之分,而只有真诚和伪饰之分、用心和应付之别。事实上,我们崇尚和学习英雄只有从关注身边英雄做起,并与崇尚和学习其他英雄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丰满和生动英雄形象,也才能激励和引领自己在由此及彼中去渐渐认识英雄、靠近英雄、走进英雄、升华英雄。
今天,我们强调关注身边英雄,也还是因为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的作用下,在道德相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社会上肆意调侃、抹黑、诋毁与质疑英雄人物的浊浪时有泛起。当革命人物形象被戏说被颠覆之时,不仅英雄人物本身会受到侮辱和伤害,历史的真实会招致人为的肢解和消散,党和国家的形象、人民群众的心灵更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损害和扭曲。记得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因此,我们有责任有担当从挖掘身边英雄人物做起,把追溯历史事实、还原事件真相、再现英雄风貌的过程,作为塑造英雄逻辑、提升英雄形象、展示英雄魅力的过程,从而让人们相信英雄是真实存在、真情可信的,英雄从来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赋予人们最深的感动。
在整个社会层面,对英雄形象的尊崇和追求。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构成。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中表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的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是啊,包括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在内的众多英雄人物,他们就是真实的存在,他们离我们很近,他们中有的过去就与我们一起生活工作,有的现在也正生活在我们身边。因此,从崇尚、学习和关爱身边英雄做起,进而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地向更多英雄学习,大力弘扬英雄精神,理当成为我们的一种精神自律、文化自信、行动自觉。如此,则必能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