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贤
宅家抗疫记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病魔肆虐,各地弥漫着紧张恐慌的气氛。
大年除夕的傍晚,窗外阴雨连绵,烟花爆竹悄无声息,这注定是我50多年来经历的一个最不平凡的春节。
撑着伞走在乡村柏油大路上,行人步履匆匆又稀少,他们有的已戴起口罩,村里一片静寂,空气令人窒息,让人感到压抑害怕。从正月初一到初二,马不停蹄,坐不落席,我匆匆忙忙拜年做客,回来时,就发现进入村里的入口处站着挂红袖章、穿黄马甲和戴着口罩的村志愿者,他们的身后是简易的帐篷,拉起一道抗击疫情的牢固防线。我朝他们笑笑,就回家了。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绍兴第一批医生和护士成为最美的“逆行者”,踏上前往武汉征程,毅然决然地投身抗疫第一线。我从本地电视新闻了解到,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贴身的衣服湿透了,汗流不止,脸颊惨不忍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感动不已,慨然写下《守护春天》和《以春天名义》等6首诗。
第二天一大早,我匆匆跑到华通医药分店,店里一个顾客没有,值班医师是个女的,戴着口罩站在柜台前。我赶紧上前一步,大声问:“有医用口罩吗?有简易口罩吗?”她摇摇头,回答道:“现在不管是医用口罩还是简易口罩,一个都没有。这个是紧俏货啊,年前老早就卖完了。”我懊悔不已,后托朋友关系,终于弄到10只口罩,解了我家外出后顾之忧。
每天就是吃饭、睡觉、读文学著作和写诗,及时浏览朋友圈信息。朋友圈里到处弥漫着震惊、忧伤和悲观的气息,各种消息满天飞。阳光从窗户投射进来,医学专家钟南山、李兰娟,无数忘我工作的医生和白衣天使的图片,让人感慨,让人泪目,也让人辛酸。他们面对毒魔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奋勇向前,与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他们可敬可爱,在危难面前有一种超越自身的大爱,在关键时刻有一股英雄本色的气概。我深深体会到生命从来没有这么靠近,也从来没有这么遥远。
我坚持宅家不添乱,做好自我隔离和保护,书柜里的书,翻了一本又一本,读了一遍又一遍。“疫情地图”的红色让人揪心,“实时播报”的数字让人心痛,疫情走向让我难过和焦虑。我想要在掌握的资讯和朋友的交流中安抚身心,事实上这样反而不能让自己更加心安。而村里已采取了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全体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奋战在第一线,守护春天,守护家园。而我就响应区文联和作家协会的号召,拿起笔,挑灯夜战,奋力书写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和守护平安的壮丽诗篇。这期间,我大约写了两万多字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就在这关键时刻,我喉咙发痒,连续咳嗽,不断吐痰,又出现头晕、胸口闷的迹象。妻和儿子见状大惊,说要送医院救治,我说我体温正常,又没有发烧,吃几颗感冒药试试吧。到第二天早上,头晕没有了,咳嗽不见了,胸口舒适了,我开心地对妻子说:“病毒被我打败了。”
校园的红梅已经盛开,预定的开学时间到了,正准备返校报到。这时我收到区教体局和学校的信息,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教育,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教学,全体班主任和教师每天按时到位,开展线上教学。我作为老教师也像年轻的教师一样,在线上开展教学,录制视频,线上解疑释惑,并批改作业。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数字电视在家学习,做好作业。我们老师和家长督促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同时强化心理辅导,及时安排好学习时间和体育锻炼。窗外春日融融,窗内春光暖暖,春天正大步流星地向我们走来了。
春天是万物开始萌芽生长的时节。企业已经全面复工,商店超市均已正常营业,农贸市场恢复正常,街道上开始人影晃动,人们戴着口罩来去匆匆,不时有人在问候和打招呼,但防疫的措施并没有一丝一毫松动迹象。
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我坚信疫情的拐点已经来到,结束我们宅家的日子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