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笔谈

海纳

自觉做一个
“文明观演”者

  11月12日、13日北京晚报先刊登《别让“掉手机”成为剧场新陋习》《收起手机管住嘴 安安静静看演出》系列报道。到11月14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客户端联合演出场所、舞台艺术工作者以及广大观众,发出“看好演出,管好手机,从我做起”的文明观演倡议。倡议发出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演艺人士纷纷转发,演出场馆全力支持。

  “文明观演”倡议的影响力迅速扩展到全国,并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话题,这不仅是因为文艺演出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还是因为在演出过程中,一些观众不文明、不和谐的行为举止既影响演出的效果,也影响到广大观众的观赏效果——而且这种不文明的举止作为剧场新陋习的一种顽劣已然到了非清除不可的时候了。

  必须看到,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人们对于欣赏文艺演出的需要,这些年来各有关文化单位和文艺团体创作了许多集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诸多文艺精品,并陆续搬上舞台。对广大观众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福音。然而,也不可否认,在一些演出现场,因为个别观众不文明、不和谐的行为却让演出效果不同程度打了折扣,可谓是大煞风景。比如有的迟到、不对号入座;比如有的演出当中接听电话、用手机拍照、任意走动,以及手机掉在地上发出声响;比如有的吃零食、撕零食的包装,与邻座聊天……这些几乎成为一种剧场“公害”,让剧场管理者、舞台工作者和观众感到非常头疼甚至愤怒。

  演出现场为什么必须做到秩序井然?对观众为什么必须有文明观演的约束?道理很简单。这是因为文艺演出是一个非常正规、高雅的特殊场所,为着艺术表演能够创制出预期的效果,它需要提供一个有相对安静的现场环境,如果让上述不文明的行为举止频频发生,那么,就会制约和撕裂现场艺术表演效果的正常发挥,诚如一位艺术家所言:“混乱的观演秩序会影响舞台上的演出质量,即使再心无旁骛的艺术家也会被外界的不和谐因素干扰情绪,而一批高素质的观众会激发艺术家更澎湃的激情和更稳定的发挥,这些格外的精彩都将回馈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精神滋养。”是的,不文明的观演最终也会影响和桎梏观众自己的艺术体验,以至无端损耗自己的财力、精力与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文明、不和谐的观演行为,无论对于演出的演员,还是对于其他观众,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其实,对于广大观众而言,一俟走进演出场地,就等于让自己与演出之间签上了一份不成文的文明契约,或者说,就是与演员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自己的每一个细微举动都必须对参加演出的演员负责。说到底,你对演员负责,对艺术负责,其实就是对自己负责。毕竟,在整个演出现场,在你观看演出的这段时间里,你也是一名特殊的演员,只不过你的表演场地、形式与演员不一样而已。演员在台上表演,你在台下表演;你在观看台上演员的艺术表演,演员却在观看你台下的道德素质、艺术体验修养的表演。只有实现了双方的良性互动、和谐互动,不仅演出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是出现意想不到的极致境况,而且各自的素质也能因此而得到极大的促进和提升——说到底,每一场成功的文艺演出都是在促进演员与观众之间其文明素养、艺术修养的提升。

  此外,我们也还须看到,在一些演出场地不文明观剧现象时有发生,这或许也还与观众对剧场秩序与观演常识掌握得不够有关。因此,在强调剧院剧场要更多起到维护剧场文明的引导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各有关方面特别是媒体给予大力宣传、教育和普及。就比如演出过程中的鼓掌问题,因为不同的艺术表演有不同的鼓掌要求,如是听音乐会,一旦观众缺乏应有的常识,鼓掌选错了时间和契机,那么,就会因为打破了表演自身独特的连贯性而影响歌唱者、演奏者和聆听者的情绪。唯有掌握常识,选准时机而恰到好处给予热烈的掌声,才能起到渲染艺术效果并予推波助澜的作用。

  倡议“文明观演”也是一个全社会提高文明素养的大工程。让更多观众从走进剧场的那一刻,就遵守文明观演的种种要求,共同维护剧场环境,这理应成为观看演出的广大观众的一种文明标配。尽管观众的素质和习惯很难通过一纸倡议书立刻发生根本改变,但只要持之以恒,只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响应,大家能够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让剧场变得更文明更美好更和谐必指日可待。


上虞日报 笔谈 00005 自觉做一个
“文明观演”者
2019-12-06 11433277 2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