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故土的恩赐

———读俞樟铃散文集《流水无声》有感

顾志坤


坦率说,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过这一类的散文了。我几乎是一口气把这部三十万字的集子读完的,读毕之后我掩卷沉思:俞樟玲,一个神情严肃而又行事严谨的法官,怎么会写得出这一手情感丰富的文章呢?

俞樟铃是我的文友。其实在我结识他之前,我就已经熟悉他的大名了。当然是他优美而独特的文章吸引了我。在我的印象中,俞樟铃的文章写的几乎都是他家乡黄郎地村的人和事。那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其实与别的小山村也差不多,但是俞樟铃将它写活了,真的写活了,有好几篇文章,我几乎是含着泪水读毕的,如《夜坐星空》、《勃也忽也》、《兄弟既翕》等等。那里面的人和事,仿佛就和我熟识的和自己经历过的一样,他们从俞樟铃的笔下走出来,一个个站在我的面前。他们是紫畅叔叔、银潮阿婆、石二店王、菊芳姑娘、祥生婆婆、苗仁光棍,当然还有父亲、母亲和娘娘等等,一个个写得活灵活现,他们仿佛就围在你的身边,并且在你的旁边走来走去,与你说话,与你聊天,与你斗嘴,甚至向你叹苦,向你哭诉,这些生活在小山村中的卑微人物的卑微往事,被俞樟铃的传神之笔一个个一笔笔展示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在咀嚼一颗颗甜美而又苦涩的山果。同时,又在这些饱经苦难和俚俗重压下的小人物身上,读到了中国农民顽强、爽朗、乐观和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俞樟铃是一个情感丰富而又细腻的人,这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来。他在《星星月亮》中写到的母亲向邻居借鸡蛋的细节,在《兄弟既翕》一文中写到的叔叔紫畅吃年糕的细节等等,读来令人心生酸楚。尤其是写到自己与大伯、与叔叔的微妙关系,尤为真切动人,令人唏嘘。这些真实的故事看起来很琐碎和细微,却深刻地折射着历史的身影和时代的脉络。是作者心灵和情感的流露,它铭刻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流淌在作者的血液里,是永生永世难忘的。当然,俞樟玲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个性又体现在他对于浙东一带尤其是对于家乡嵊县一带的风俗和乡语的准确把握上。按年龄来说,俞樟铃远排不进老者的行列,但他对于他故乡的古老风俗和乡间俚语竟是如此的熟稔,令人惊讶。这些古老的风俗和乡间俚语即便对于一个本土民俗学者来说也不一定能准确地再现和表述,但是俞樟铃做到了,因此,从民俗学的角度看,俞樟铃的这部《流水无声》,可以说是浙东一带的民俗和方言的教科书,起码在我所阅读的范围内,我还没有读到过如此全面而准确地阐述浙东古老风俗和乡间俚语的篇什。当然,我指的是文学性篇什。

俞樟铃是一个孝子,他孝父母,孝长辈,当然,他更孝自己的故乡,现在,他的父母不在了,娘娘、大伯、叔叔也不在了,他就把自己的一片孝心倾注在自己的故乡上,于是,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泪水捧出了这本《流水无声》,以此来传递自己对于生他养他的故土的热爱和心声。当然,俞樟铃不会因此而感到满足,他还会继续写下去,因为他是喝着黄郎地村的水长大的,是吮吸着母亲的奶长大的,是呼吸着那个小山村的空气长大的,是吃着那里的粗粮长大的,他的记忆的血液是会永远流淌着那个地方的因子,因而,在俞樟铃的心目中,故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和名字,而是他血脉和生命的源头,是他灵魂和精神的牧场。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