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白马湖头寻王公

古 石


白马湖南岸有个白马湖村,即原来的赵埠、王家埠村,“春晖三贤”之一、上虞乡贤王佐的祖籍就在王家埠。王佐生于1853年,清光绪十五年(1899),与蔡元培、汪康年等同榜中举,曾任省咨议局议员、清廷资政院议员、绍兴府中学堂监督(校长)、上虞参议会会长等职,人称王佐老爷。王佐力主教育救国,他为家乡开拓新教育事业,贡献巨大。在丰惠,他开办了上虞算学堂,办起了上虞第一高等小学;在小越,他佐助陈春澜创办了春晖小学堂。而其最大功绩,应推与经亨颐一起在陈春澜的委托下,办起了余上一带第一所新颖中学——春晖中学。

在家乡创办一所新颖中学,为经亨颐所梦寐以求。他首先想到的是“王寄师”。1919年2月13日,春节返乡的第二天,他即冒雨奔丰惠镇。一进上虞县城北门,“先到王寄师处”,王佐也已“备盛馔相待”。席间,谈及创办中学之事,两人一拍即合。当晚,经亨颐在挚友范高平(范寿康父)家,兴奋得直到十一时才就寝。第二天,经、王二人雇轿过孝门岭,经杨溪到小越,拜访陈春澜,虽“促轿大赶进,到陈第已一时”。经亨颐、王佐兴学救国一席话,正中陈春澜心怀,当场表示出资续办中学,并嘱经亨颐先制“预计书”。经、王二人自然欣喜不已,经亨颐在日记中写道:“春老已有允意,教育运动或可成事实……我虞英才之好音也。”就这一次“三贤会”,春晖中学便擂响了亮响前的开场锣鼓。3月21日,经亨颐在灯下完成了春晖中学计划书,先带给王佐,请王佐过目后交陈春澜。这年6月,经亨颐回驿亭过生日,当时,陈春澜正在病中,办学之事“尚有犹豫”。21日,王佐便特地赶到驿亭,在经亨颐老宅大樟树下,两人又商量了如何抓紧办学事宜。当天,王佐便赶赴横山,看望春老,劝春老兴办中学,举最大善事,春晖学子将感恩不尽,就如春老子孙,代代相承,薪火不绝,说得春老坚定了办学义举。于是,民间有了“为办春晖,王佐拜父”的传说。第二天,经亨颐与其弟经亨鼎一起看望陈春澜,又与王佐一起,三驾马车努力,最终敲定办春晖中学之事。后陈春澜便委王佐、经亨颐等11人为校董,王佐任校董主任。经过王佐、经亨颐等苦心擘划,春晖中学便在新文化的浪潮,在白马湖畔诞生。1922年的开校典礼上,王佐首先上台致辞。面对这呱呱新生的春晖,他百感交集,想到已故的陈春澜老,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为了春晖,王佐真是殚精竭力,功高望重。
1931年,王佐去世,上虞县城十里长街,百姓夹道送行。气氛之肃穆、声势之浩,堪称空前。《上虞声》连续五期,整版刊载《王寄老先生哀挽录》。蔡元培的挽联是:“直谅多闻平生风义兼师友,刚讷近仁邦国老成有典型。”经亨颐的挽联是:“尽瘁一生人往梦魂临北海,阔别十月天寒桃李哭春风。”春晖中学校长黄树滋率师生代表参加追悼会,并读了祭文。祭文最后曰:“呜呼!马湖汪汪,象山苍翠……岁岁春风,年年秋月。春晖常留,纪念不没。尚飨!”

王佐归葬于家乡王家埠。生前王佐功名卓著,但过世后其茔墓规模不大,十分平常。年深日久,王佐墓究竟在哪里,都很少有人知道了。春晖三贤中,陈春澜墓得以重修,经亨颐墓得以迁入校内,惟王佐之墓至今无处寻觅。

一个初夏的午后,笔者应驿亭镇文化干事贾小华等约,专程去白马湖村寻探王佐墓。轿车直驱赵埠村,这是个规模颇大的山村,村四周青山相拥,山上林木茂盛,尤以一株株深绿色的杨梅树显示着横塘的特色,引人注目。杨梅树上缀着翡翠色的小杨梅,联想到“绿海红波”的杨梅时节,令人垂涎欲滴。在一位当过会计赵姓村民的引导下,我们沿弯曲村道、山路,经过一株株杨梅树,走上叫“社山”的山坡,眼前的一座大墓吸引了我们,是王佐墓吗?“不是,这是午湖居士赵子瀛的墓。”果然,墓碑字迹还用红黑漆填过。“午湖”不就是白马湖吗?这位午湖居士肯定有些身份。因为不是王佐,也不去考证了。就在这“午湖居士“墓的左后侧,有几棵茂盛的杨梅树。赵先生指着这块杨梅林山坡,惋惜地告诉我们:“王佐的墓原来就在这里,过去也不见墓碑,坟圈上的毛石块在昔日公社化时抬到山下驳了溪岸,这里就什么也没有了!”树上的青杨梅举手可采,但我们全没了这份心思。抬头远望,几座远山与此遥遥相对,“风水”确实不错。只是不见一丝墓的痕迹,失望至极。下山后,我们又访问了几位老人,说法基本一致。王佐的墓看来难再现人间了。好在一位87岁老伯伯告诉我们:赵埠倒有一座王佐题碑的墓至今尚在。“王佐题碑”?我又来了兴致,便请老伯伯带我们去看看这座墓。墓就在村边菜园旁,高大的墓碑冲破荒草野藤的掩映矗立墓前,“清国学生赵锡田先生墓”和“世弟王佐拜题”等苍劲、老练楷书碑文十分显目。总算找到了“王佐”!这位“清国学生赵锡田”是何许人呢?老伯说只知道赵锡田是在上海开“锡箔局”的,他的儿子是国民党军官,孙子赵安博是共产党员,解放后在中央工作,精通日语,曾任毛主席的日语翻译,任过中日友好协会秘书长等职务。赵安博的子孙至今仍来这里扫墓。

王佐的墓在白马湖村赵埠,王佐与赵锡田称世交,“午湖居士”赵子瀛或许与王佐也有关系。可见王佐的墓虽未找到,但王佐的墓在白马湖,确定无疑了。白马湖有幸,春晖有幸,白马湖头,王公永生!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