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感谢病人”唯源于爱

益尔


在6月25日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刚过92岁生日的上海医生、赴会院士张涤生,荣获“光华奖”。获奖后,他感言:“这是对我近70年工作的评价,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尤其感谢病人给了我机会和挑战。”

张涤生与我国整复外科已走过半个多世纪,从重建颞颌关节到再生食管,从治颅骨暴露坏死到治疗胸骨裂心脏外露,一项项首创治疗在张涤生手上实现,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他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级及上海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26项,发明奖1项,等等。因此说,颁给“光华奖”,是对其“近70年工作的评价”,是名副其实的。而“感谢父母,感谢老师”,亦在情理之中。让人不理解的是,张涤生何以言“尤其感谢病人”呢?

是啊,按常理, 医生给病人看好了病,尤其是攻克了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将病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病人自该感谢医生。而一些病人称这些医生“妙手回春、 再生父母”, 当是发自内心的溢美之辞。然而,张涤生医生竟言称“感谢病人”,这不免让人诧异。

“感谢病人”,是因为在张涤生医生看来,是病人给了他“机会和挑战”。换言之,没有病人,亦就没有医生;没有病人给他“机会和挑战”,亦就没有张涤生医生的成功。

“感谢病人”,将自己的成功与病人给自己以“机会和挑战”联系在一起,这是张涤生医生对自己身负特殊使命的真谛的一种深刻理解,对自己有所担当的一种责任认同。一个不理解医生职业的意义,不愿尽职尽责的医生,总是为医治而医治,为应付而应付,这样的医生又怎会“感谢病人”,“感谢病人”给了“机会和挑战”呢?自然,这样的医生也是不会在医术上做到精益求精的。

“医本仁术”、“大医精诚”,只有高德之人才配做悬壶济世的医生。“高德”,意味着必须奉献爱心,也就是说,医生必须成为病人心中的太阳,帮助他们驱赶身上和心中的阴霾。要知道,病人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患有疾病的生物体,而且是一个具有丰富社会关系和多重社会价值的丰富的人。医生只有主动与病人立起心理的沟通、 法律的契约、社会的责任、道德的良知等包含着多重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人类情感的关系,才能臻于“感谢病人”给了“机会和挑战”的境界。

君不见,有的医生让病人感到“脸难看”,以至非送“红包”不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将自己与病人的关系给倒置了,总认为是你病人来求我的,我是神仙下凡,华佗再世,因此才会有居高临下的姿态。虽说有的医生医术不错, 但因为片面追求技术,“见病不见人”,心中缺乏对病人的爱心,对病人的医治不能做到无微不至,因而,即便生理上的疾病给治愈了,但病人的心病却终究落下了。

医生拯救病人,不仅需要技术,而且需要爱心。没有技术,医学是脆弱的; 没有爱心, 医学是苍白的。敬畏病人,是医生第一品格。只有敬畏病人,才会热爱病人,才会“感谢病人”,孜孜以求;只有敬畏生命,才会热爱生命,才会尊重生命,永不放弃; 只有敬畏病人,敬畏生命,我们的医生才会在每天和病菌、脓血打交道里,每天在面对呻吟和眼泪中,成为世界上最纯洁的人、最坚强的人。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对一个“感谢病人”给了“机会和挑战”的医生来说,对一个敬畏病人,敬畏生命的医生而言,医生已经不是一个谋生的职业, 而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