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沈建中:收藏钱币 感受历史

摄影 刘丹 撰文 丁燕


点击放大版面

点击放大版面

 

沈建中是地地道道的百官人,年轻时当过知青插过队。1978年通过招干考试来到市人民银行工作。一开始,沈建中的爱好是集邮,连续几年,他把平时的积蓄都投到集邮上。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沈建中结识了我国年轻的古陶瓷研究学者、时任上虞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的李刚。李刚对沈建中说,你是一位金融工作者,如果你把爱好投放到古钱币的探寻收藏上面去,那会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会发现,你面对的将是一座弥足珍贵的巨大宝库!

从此,沈建中踏上了探寻、收藏、研究古钱币的行程。面对着绚丽璀璨、林林总总的古钱币,他从好奇、惊叹到沉思……屈指数来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但他对李刚的教诲始终记忆犹新:“搞收藏一定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如果光想着要赚钱,那是非常肤浅和乏味的。”正是凭着这种不懈的信念和追求,沈建中在古钱币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钩沉历史,丰富自己。

收藏初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沈建中误把不少假币膺品当作珍品收藏,为此,他曾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为了解开有关古钱币的种种疑团,提高鉴别能力,沈建中俨然成了一位考古工作者,他一边翻阅卷帙浩繁的古今文献寻找答案,一边通过各种途径向一些学者、专家讨教。他曾先后两次自费到上海钱币馆学习取经,受益匪浅。在沈建中的字典里,仿佛查不到“劳累”两字,每逢节假日,他徜徉在虞山舜水之间,留恋于古宅民居之中,找农夫民工攀谈,与有识之士结交,默默地寻觅虞舜大地上古钱币遗存的足迹,风雨无阻,寒暑不避,仍乐此不疲。沈建中说,上虞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先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光从上虞发掘出来的古钱币文化就可窥豹一斑。沉醉于其中,有时真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受。

几年时间,从朦胧到清晰,从随意到自觉,沈建中渐渐从一个门外汉演变成为对古钱币颇有见地的收藏爱好者。他从中摸索到了古钱币鉴别、收藏的许多窍门,朝代短的钱币,币面新、磨损少,反之,币面旧、磨损大。高档品位的钱币,不在于该币发行的迟早、币值面额的大小,而取决于存世的多少。他专门对一枚“太平天国”圣宝钱币和一枚汉代五铢钱作了比较,他介绍说,这枚天朝钱币,就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因为历来农民起义时的钱币,发行量都少于官铸的钱币,而且被镇压后收藏难度很大。而汉代的五铢钱,虽年代久远,但因存世较多,也就极为普通了。

如今,他收集的钱币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有的甚至是存世罕见的珍品,如三国孙吴时期的青铜钱币“大泉五千”等。据沈建中介绍,他收藏的钱币(包括民国时期的钱币、浙东银行的抗币等)数量已达4000多枚(张、套),其中纸币就有近千种门类。值得一提的是,沈建中在长年的实践中还摸索出一套保护出土钱币的办法。他说,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光侵蚀,许多在地下埋藏的古钱币普遍会受酸碱腐蚀、沾染污垢,出土后见光线和空气容易氧化,不善加保护,往往会毁于一旦,这是甚为可惜的,也是对先人的不恭。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必须肩负起保护文物的责任。或许是沈建中刻意讲究的缘故,他收藏的许多钱币大多保存完好。他因此获得国内不少钱币收藏专家的好评。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