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漫游沙家浜

吴仲尧


初识沙家浜是在小学课本里,沙奶奶与郭建光的那段京剧唱词,后来演绎成了小伙伴们游戏时的剧本,特别唱到“心也宽,体也胖,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这几句,表现得真有些惟妙惟肖。沙家浜这片红色的芦苇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便深深地扎下了根。

一个冬日初晴的上午,当由叶飞将军题写,颜色鲜红,苍劲有力的“沙家浜”三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时,横亘在我心头三十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我顿时心潮澎湃,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了这片神秘的芦苇荡。

沙家浜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这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据导游介绍,沙家浜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区以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为理念:以浩荡的芦苇,宽阔的水域为主调;以京剧《沙家浜》取材的史实、传奇和人文历史积淀为内容,巧妙设置景点,予景区以丰富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聆听着导游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讲解,我仿佛置身于那刀光剑影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便迫不及待地走向“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去缅怀三十六位勇士惊心动魄的感人事迹,去寻觅抗日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在教育馆前宽旷的广场上,屹立着郭建光和阿庆嫂两位抗日英雄高大的花岗石塑像。徜徉在教育馆内,宛如走进了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那一张张生动的留影,一幅幅感人的图片,一本本珍贵的史料,一件件逼真的展品,无时无刻都在向游人讲述在芦苇荡的绿色帐幔里,新四军战士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谱写了血战沙家浜,激战阳沟娄,伏击八字桥,夜袭浒墅关……这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

到了沙家浜不游芦苇荡或许会遗憾一生,于是,我与同伴租了一条小船,摇橹的大嫂问去哪儿,我说就往“春来茶馆”吧,船就箭一般地驶进芦苇荡。进了芦苇荡才知其神秘莫测,河道密布,港汊纵横,沿一处深入,芦苇愈来愈高,抬头仰望,只见阳光透过芦苇的缝隙洒下点点斑驳,显现出扑朔迷离的色彩。风穿过密集的芦苇丛,弯弯绕绕地从小水道里飘来,寒气袭身,令人禁不住一阵颤抖。芦苇荡内万籁俱寂,只有吱吱的摇橹声和哗哗的击水声回响在耳边。小船七拐八拐,如入迷宫,弄得我们晕头转向,唯恐迷失了方向。不知哪位同伴仰天大喝一声,扑棱棱地惊起一群水鸟,水鸟在头顶舒缓地盘旋了一圈,又悄无声息地躲到芦苇深处。人坐在船上,悠然地荡漾在芦苇丛中,有几分惬意,也有几分惊奇,更有几分畅想。畅想春天的芦苇荡苇叶青青,秋天的芦苇荡芦絮如云,不会吟诗的我心头也涌起了几分诗情。

游了一次沙家浜,再也忘不了这个长在芦苇荡里的江南古镇。当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她的时候,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片浩浩荡荡的芦苇,耳边依稀听到了飘荡在天空中的那《智斗》耐人寻味的旋律……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