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书中自有闲适心

阮永兴


人都喜好闲适,憧憬过上一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一种看破红尘的闲适;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不畏权贵的闲适。其实,读书就是如此,守得的是一份心情的静谧,获得的是一份生活的闲适。

读书为何?自古多有言论,最著名的可能要算是宋真宗《劝学文》中的那几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了。蒲松龄的《聊斋》中也用一个故事渲染了这一点:一名书生牢记父亲对他说的话,于是读遍家中万千藏书,终于一个精灵为之感动,从书中下来与他相会成婚。这当然是传奇,但也可见古时读书人的读书目的所在,只是为了娶妻生子,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再不济的也可以学点文化靠写字教书为生。读书能够知书达理,可如果只是为了“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这当引起真的读书人的诟病,毕竟这只是一种颓废思想,是在封建教义下的产物。

那读书到底是为什么?作家池莉倒可以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一次,刚从法国回来的她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在法国以及很多西方国家常见‘读书会’,你认为它存在的作用是什么?”这也是只有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才能回答的,池莉说:“是活着啊!他们不读书就无法生活。”在池莉的眼中,法国人的读书竟和生活生命关联在一起。法国是一个浪漫之都,而浪漫之都的人大都是向往一份闲适的生活的,正是由于读书能给予他们一份平静与闲适,才使法国人不可救药地迷上了读书。

其实,现在书店里书的品种可谓是琳琅满目,看书卖书的人也可以说得上人头攒动,但大多数人却是少了份闲适之心。看书最好的状态就是闲卧床榻,再在旁边放一撂自己喜爱之书,然后信手而翻,这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可现在好些读书却成为一件累事。据说书店里现在最畅销的就是一些励志书,专门教人为人处世之术,这种书读时不但要精熟于心,还要用之实践,确实是一桩人生累事;再譬如还有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考试辅导书,这种书读时不但要死记硬背,看书时还多了一份期望之心,更让人觉得读书是一种压力。

其实,只有抱着一份轻松的心态,不抱任何功利目的,才能算是真正的读书,读书的妙处也正在于这份闲适。读书当得心无杂念,如果心生牵挂,那就无法跃入书中与作者展开神交;读书也得心神气定,心神不定是无法真正领悟到书中的真谛的。也只有心无杂念,读书才能有氛围,读书才会有心境,才能做到开卷有益。此时此态,才能达到物我两忘一切书语皆心语的融合,才能真正从书中谛听历史脉搏,览世态百相,咀嚼人生甘苦,呈现在眼前的才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或是秦汉的冷月,或是盛唐的乐舞,或是荷马的悲歌……养心莫于静心,静心莫于读书,在幽境下读书,对人之品性和意趣的提高也可谓是善莫大焉。而有一份闲适之心,当然如人书合一,读到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这般憨态,实乃也只有真正懂得读书的人才能真正拥有。

人活在世上,当得有一份追求的。追求一份闲适的心态,这并不是小资情调,也不是故作高雅。这份闲适,并不是金钱所能买到,也不是权贵所能取到,这只是一份心境而已。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困惑也有烦恼,有苦闷也有失落,读书,无疑是一份驱走寂寞的良药,打发烦闷的利器,因为书中自有闲适心。有了闲适,心境自会变得开阔而平静,变得睿智而豁达,又何谈人生之不如意。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