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登黄鹤楼

东山行


记得黄鹤楼,原本是因为喜欢唐代诗人崔颢的诗。我知道,在岁月的流逝中,诗词深藏一种慑魄的力量,一种神秘的韵律,像一双幽幽的眼睛与你对视,让你不由得怦然心动。不久前的一天,我便走进了诗的意境。

崔颢当年游黄鹤楼,留下一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因为是题了壁的,故而读之者众,以至而令李白读而却步。《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李白世称诗仙,却无骄横之态,看到崔颢的诗题在楼头,自度不能过之,便敛手不题。笔者既为李白谦逊、明智之举叹服,又为崔颢在诗中流露的苦叹而砥砺感奋。我总以为,记住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记住了一种胸襟,一种抱负。

是啊,一种文化的楔入与融合,其渗透力之大是无以比拟的,即使是时间,也无法将其风化磨蚀。人文的黄鹤楼早已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自晋以来,历代官宦显要、文人骚客、贵族富豪、庶民寒士莫不争相登临,或凭栏倚户,伸手揽月;或俯仰天地,思国忧民;或观潮听涛,怡神清兴;或聚酒酬唱,遥吟彼和。除了崔颢、李白鲍照、孟浩然、王维、贾岛、顾况、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苏轼、苏澈、黄庭坚、岳飞、陆游、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等先后登楼,并留下诗文题咏。诗词歌咏越过千年古道微笑如霞,穿过人们风干已久的灵感,在灵魂深处成为一种芳香。我想象着诗人在遥遥的当年岁月,怎样等待着一双知己的眼睛,想象他们怎样被黄鹤楼激情……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为61.7米的蛇山西端,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楼分五层。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层层凌空,五层的飞檐斗拱潇洒大方。伫立在黄鹤楼前,前尘往事,在我眼前刹地幻化成道道生动的流韵……

公元223年(吴黄武二年),魏、蜀、吴三国大战犹酣。在吴江夏长江汉水交汇处对面的黄鹄矶上,一座供军事瞭望用的戍楼突兀而起。50多年以后,吴为晋所灭,戍楼失去军事作用。由于它临江负险,高标卓立,随着江夏郡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人们登临游憩的场所。因为时代的变迁,黄鹤楼亦几经迁址,且由于历代能工巧匠的精心构筑,建筑风格亦发生变异,楼中大厅内陈列的历代黄鹤楼模型——宋楼的雄浑,元楼的堂皇,明楼的隽秀,清楼的奇特,无疑帮助游客弥补了时空造成的缺憾。自然,五座模型中,当数现在的黄鹤楼最为多彩多姿,其形态壮观,美丽别致,自不待言。楼的周围,楼群鳞次栉比,争着拔地而起,似乎在迎合城市高涨的情绪。可它们谁也没有超过她的高度,黄鹤楼依然“鹤立鸡群”,这便是天下名楼的无限魅力。

在黄鹤楼下面入口,一副楹联让人颇觉别具一格。这是由刘海粟大师书写的传为吕岩旧题的楹联,曰:“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这副楹联飘缈神奇,颇有道骨仙风之韵。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是道教中的“八仙”之一。历史上确有其人,且得过功名,当过县令。他与黄鹤楼的关系无从考查,但在有关黄鹤楼起源的神话中,却是个十分注目的人物。传说他成仙后,曾多次到黄鹤楼来想点化度人,有时变作卖桃老翁,有时是售墨货郎,但遇到的尽是“肉眼凡胎”,无人可度,于是题下这副楹联,忿然而去,绝迹不来。

登黄鹤楼,一种踏唐履宋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层又一层楼,你会感到那是一部部线装书,而你则穿行在一个诗街词巷里,每一步都踩着唐诗宋词。你甚至感到有一种发自于唐宋甚至于更远更远的光束,穿过时间隧道,把黄鹤楼这座名楼照得通亮通亮。其实,那是一种目光,一种鉴古知今、永不疲惫的思想之光。

1700多道年轮,历朝名人的足迹和墨迹、历代能工巧匠的心血才思,以及优美的道教传说,全都注入占尽形胜的黄鹤楼的生命里。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黄鹤楼枕名山而滨长川,金瓦丹桂,画楼雕梁,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是劳动创造世界的丰碑,是思想文化的结晶。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映合了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而傍山依水,因借得体,突破有限,通向无限,使人“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从而令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激发人生感慨,寄托崇尚品格,使心灵净化升华,而这不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的源缘所在吗?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流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是的,黄鹤楼地处武汉,武汉乃是中国的中心地带,它东承“长三角”,南连“珠三角”,北接“京津冀”,西启“川俞青”,地理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更兼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之无与伦比,文化历史积淀之悠久灿烂,它在中部崛起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当是指日可待,翘首以盼的。而处在历史与现代交接、文化和经济碰撞、陆海空运交织之中的黄鹤楼,其既装点时代的荣光和梦想,也必将成为历史的有力见证人!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