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神交杜亚泉

金 笛


吾辈生亦晚矣,而且当属芸芸众生中最普通不过一员,与伟大的科学救国先驱杜亚泉先生实在不可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只是在长塘中学任教的一段缘,“长塘”两字把我们连在一起,留下一段神交的往事。记得那天,山旁的爆竹声突然彻天动地地响起,提醒人们“清明节到了”,络绎不绝的便是“欲断魂的路上行人”。同事胡天祥老师走来提议:是否组织学生去扫扫杜亚泉先生的墓。“杜亚泉,何方神圣?”“他是长塘人,也是科学救国的先驱。”急忙查阅《上虞县志》,才得知:杜亚泉,原名炜孙,字秋帆,笔名伧父、商劳,近代自学成才的著名科普教育家、翻译家。1900年在上海创办“亚泉学馆”和中国人最早自办的科学期刊《亚泉杂志》。他自谦地说:“在世无所用,如元质之氩,无体面如形学之线(线繁体为丝旁泉)”,故自取名为“亚泉”。1903年回绍兴创办越郡公学。1904应聘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理化部主任,长达28年。1931年后,漏夜携眷回乡,从此埋头著述,同时雇船往返于长塘、绍兴之间,为稽山中学义务授课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1933年在长塘病逝,身后萧条,凭靠亲友集资方得入土为安。蔡元培为其撰《杜亚泉君传》。如此名人,我竟然一无所知,实在汗颜不已,身处长塘而不知长塘先贤,实在于理于情不合。

杜亚泉墓在学校的下面,属塘里村,新光(新舍到光陵)公里旁,简简单单的一方坟茔,青石垒就,倚着数枝青竹,清静,素雅,朴实,敦厚,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更叠、人间的沧桑,任凭风雨吹打、霜雪剥蚀,朴素得直逼人眼,我当时甚至颤动起来,心被什么东西紧紧地揪了一把。少不更事的同学并不了解来此扫墓何为,听着胡天祥老师的介绍,渐渐地,脸上褪却原先的顽皮,沉重起来,静穆着,肃立着,一片敬意写满脸颊。“我们长塘早有先人追求科学报国,我们现在也应该学好知识,长大以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然后便是培土,插上一串串鲜艳娇艳的映山红。在微微的斜风细雨中,把这个清明节过得如此有意义如此有回味,必定在每个参与者的经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对长塘中学来说,那年也许便是杜亚泉年。时隔不久,炎炎烈日高照的日子,一个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者步子匆匆忙忙走进我的办公室,自我介绍道:“我叫高进,是绍兴的一位退休老师,也是杜亚泉的外甥。这次来,想了却一件埋藏多年的心事:舅舅在长塘的老房子,想卖了,房款给学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为发展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也让舅舅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一份沉甸甸的厚礼,一片报答先人的心香,我无意也实在无法加以拒绝,结果那卖房所得的一万多元钱便成了奖教奖学金,可能在当时属全县最早的一个基金。成立基金,总得搞个仪式,但关于杜亚泉的资料实在缺乏,既没有文字图片,更没有实物遗存,大家动议:立一块石碑,既纪念先人,也教育后人。碑上镌刻“杜亚泉先生纪念碑”,叫来一个石匠精心雕刻。石匠自作主张,在碑的上方刻上一个石榴一个蟠桃。问其何意,解释道:石榴,如石头般坚固,永远留传;蟠桃,如参加蟠桃会,羽化登仙,都是十分吉祥的意思。树碑的仪式简单而隆重,教委、乡里领导全来了,还有杜亚泉的亲友,在一片鞭炮声里,时任教委副主任的韩秋棠先生和高进老师欣然揭开红盖布,从此,石碑在长塘中学立了好几年,杜亚泉奖教奖学金至今还在,虽然以后调离长塘,而长塘中学最终改名杜亚泉中学,实在令人欣慰。事隔几年,听说市里举行杜亚泉先生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但无缘得以参加,只是听说他的重孙女儿也来了。他的重孙女儿杜冰蟾,发明了电脑杜氏输字码,也因此发了大财,据说是最年轻的中国富姐。孙承祖业,也在科学的神圣殿堂里埋头耕耘,而且建树颇丰,更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

日前跑到杜亚泉中学,看到校门上刻着金碧辉煌的校名,煞是夺目。只是因为校舍的改造,原来那碑不知移到何处,校院内开设了马一浮纪念室,可见没有杜亚泉的份,心中有一点儿空落落的,校名叫“杜亚泉”,校内却设“马一浮”,也有点儿名不副实吧。好在听说睿智的长塘镇领导充分挖掘长塘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风光秀丽的桃花源边建立“长塘文化长廊”。初动议时,我也忝列其中,提出自己的一点拙见,而最强调的便是必须把真正是长塘籍的在全国很有知名度的而且历史已有定评的人,必须求详求实求细致,譬如杜亚泉先生的事迹,与会者都表示首肯。现在,我们可以漫步桃花源,领略杜亚泉先生更加详尽的史实。

今日再次翻阅《上虞县志》,重读先生有关杜亚泉先生的史料,看书中配着杜亚泉先生的半身画像,戴着瓜皮帽,穿着斜襟衣服,神态安详,微微笑着,诚如家中的一个长者,那般的和蔼可亲,那般的慈祥善目,宛若静静诉说着自己科学救国的宏志,即使在晚年靠变卖祖产维持开支,编成《小学自然科学辞书》,收录自然科学词汇2000多条。我突然在眼前产生幻觉:一个诚如农村教书模样的老者,家徒四壁,就着昏惨惨的一豆油灯,皓首穷经,辛勤耕耘,孜孜不倦,目不窥园,耗尽了自己的一腔热血,付出自己的毕生精力,也抛弃了自己一切家产,为的就是使子孙后代学科学用科学,实现科学救国的伟大愿景。我仿佛穿越时空的邃道,站在杜亚泉先生的座前,虔诚地听着杜亚泉先生的教诲。我也仿佛来到那叫塘里的一个斜坡,站立在杜亚泉先生的坟莹前,哗哗的竹涛便是杜先生永不停息的劳作,潺潺的溪水便是杜先生永远抱负的心愿,在毫不起眼的一隅之地,一心一意地干着自己的事,执着,专注,岁月无悔,光阴永驻,闪耀着只有属于他自己的灿烂。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