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为奥运工作,为奥运加油

———看上虞志愿者的奥运生活



记者 宋彦佩 实习生 李嘉宇

奥运会开幕已有10多天,在关注着运动场上为金牌而战的各国运动员时,媒体的镜头同样为活跃在奥运会幕后的志愿者调整了焦距。他们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他们的工作得到世界的认可。据悉,到目前为止,奥运村还未有过一起外国来宾的投诉案例。

为了解奥运志愿者当前工作、生活的真实情况,记者前日连线毕业于上虞中学、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朱琰璋同学,询问有关情况。

朱琰璋兴奋地表示,能够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这场百年难遇的盛事贡献一点力量,既有一种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的激动,也有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自豪。据了解,自奥运会开幕以来,朱琰璋一直在媒体村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客房服务、物流管理,为进驻的各地记者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介绍说:“说得简单点,我的工作就是收集各楼层撤换下的布草(床单、地巾一类棉织品)分类打包后交付运输部,运送到洗衣场清洗,并向各层分发生活用品。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地下自主洗衣房的巡视工作,将物品整齐摆放好,以保持洗衣房的卫生。”

朱琰璋告诉记者,他工作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每一位媒体村的专业客房服务人员(他们称之为师傅)对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关心。这些专业客服人员来自专门服务机构,不仅指导志愿者展开工作,身先士卒忙碌在工作第一线,还悉心关爱志愿者们的生活。他回忆道,师傅们每日一到岗,便先询问志愿者的生活情况,如是否吃了饭、喝过水;每次提出建议都使用一种商量的口吻。这虽然只是言行中的小事,却让这些暑期留在北京艰苦工作的志愿者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奥运的人文关怀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一天8小时的工作,剩余的时间,媒体村的志愿者们都将在驻地度过。朱琰璋说,只有身在奥运现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浓郁的奥运气氛。他们几乎每夜在宿舍中高歌《北京欢迎你》、《我和你》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奥运主打歌曲。虽然白天工作又苦又累,大家晚上回到宿舍以后,却从不马上休息,总是习惯性地围在电视机前,关注奥运动态,为各类赛事喊喊“加油”。

采访结束时,朱琰璋不忘谦虚地加上一句:“其实我还不算是真正的志愿者啦,我只能叫志愿者实习生。但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我能够在这期间为奥运,为北京,为世界出一份力,这就够满足了!”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