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坚持再坚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位种粮大户的心里话



记者 俞立青

上周末,当驱车行驶在种粮大户厉高中所在的东关街道保驾山村时,路上一派清新的田园景象让人着迷。没过多久,车子穿过一条坑洼的泥路后,就停在了一排临时搭置的平房前。尽管风有点大,天有点阴,但眼前这位身着单衣、脚穿拖鞋的中年男子正忙得热火朝天,估摸着他就是厉高中。

厉高中比想象中还高大、壮实,只是十几年来在田里的风吹日晒,脸色更加黝黑,慢慢地了解,才发现从他身上可以读出一种“辛劳”的味道。厉高中的老家在章镇镇,到东关承包土地种粮前,他曾担任过助理农艺师,“常常看到不少农户因为各种原因而弃耕抛荒的景象,想着种田也可以赚点辛苦钱,1996年开始就到东关种粮了。”厉高中手指向远方,然后慢慢转了360度,“瞧,这些都是我承包的田,今年面积已经扩大到730亩。”

从事种粮已经有十几年的厉高中,深知种粮的辛苦,然而提起今年扩大的粮田面积,他的话语中还透出一丝自豪,“政府对种粮食的支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政策一年比一年优惠,我们没有理由不把粮食种好。”说到今年政府对农户的种粮优惠政策,厉高中举例说今年他购买的两台插秧机就是政府出资60%自己出资40%买来的。“插秧机要十几万一台,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我哪里买得起?”厉高中说起自己的农机设备,“现在基本上都齐全了,种粮基本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比以前省力好多。”

凭着多年的种粮经验,厉高中的种粮能力得到普遍认同。去年,他承包的400多亩田,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单产都高出当地平均水平35公斤左右,扣除成本,年种植水稻收益近9万元,效益比较显著。在平时种粮过程中,他还应用粮食生产“三新”技术,使全年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早稻实现轻栽化,晚稻实现机械化插秧。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积极参与组建合作社,由他负责的上虞市三丰富硒粮油合作社,成员从2006年的9名发展到现在的73名,面积扩大到1500多亩,去年成为省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每每提到种粮的苦与甜,厉高中总是说,“坚持再坚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如今,厉高中正在思考在去年注册“丰硒”商标的基础上,把水稻生产产业链进一步拉长,“去年通过合作社加工包装,已经销售富硒大米2万多公斤,今年准备把我们生产的大米打入本地超市,这样或许更好。”厉高中充满希望地说,“我还准备建设一条育插秧流水线,除了自己种植外,还可以帮助有需要的农户,实现培育、插秧、收割一条龙服务。”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