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伞海里翻飞出巾帼英豪②

———浙江友谊菲诺有限公司董事长吕苗芬创业记

记者 厉红祥 实习生 沈丹


弃工从商

在粮站工作三年后,正值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农村,吕苗芬的心不安分了。她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年轻人,要有创业精神,不能过按部就班的日子。那个时候,吕苗芬的兄弟们每次将卖剩下的伞布、伞骨架寄放到她所在的粮站营业部,由她代卖。她发现,自己一个月七八十元的工资,兄弟们只要两三天就赚回来了。于是,她不顾亲戚朋友的反对,毅然辞掉了粮站工作,与爱人一起在家里制作伞布,然后拿到伞件市场上去卖。说实在的,当时做生意没有一点资本,因为吕苗芬刚结婚,爱人是当兵回来的,两人都没有积蓄,结婚时还欠了人家880元钱,最初做生意的本钱是东借西借凑拢来的。每天一早,吕苗芬用自行车捎上两蛇皮袋布,到集镇上摆地摊,一元钱两元钱地积攒。考虑到家在四埠,来回不方便,还容易错过商机,于是,吕苗芬就在崧厦镇上租了一间80多平方米的老楼房,这就是她最初创业时的厂房。那年,吕苗芬的女儿还只有三岁,她和丈夫拎了一只皮箱从刚结婚时的楼房里搬出来,一家人就吃住在厂里。小小的工厂里,腾出一间房,前半间是店,后半间刚够搭下一张床。吕苗芬是崧厦集镇上第一个租房子做伞布生意的经营户,利用这个优势,她把一些从安徽、河南、江西等远道赶来却赶不上伞件市场市头的客户请到店里来看货,不久,就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外地客户。过了两年,她与兄弟们七拼八凑,筹集了七八万元钱,办起一家只有10多位职工的友谊伞厂。兄弟们负责生产,吕苗芬负责销售。尽管条件艰苦,但吕苗芬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放过任何一次商机,这种性格促成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有一次,一位武汉客户来崧厦收购伞布,赶到时市头已经散了,他在镇上一家面店吃面时打听到吕苗芬开的营业部里有伞布买,于是去找她谈。客户开口说要买3万个伞布面子,而且最迟到第二天中午就要交货。吕苗芬一合计,自己厂里拼拼凑凑最多能给他四五千个伞布面子。但这笔生意实在诱人,吕苗芬满口答应他,并带他到厂里转了转,客户当场交付了30%的定金。为了凑齐3万个伞布面子,吕苗芬采用“借鸡生蛋”的方式,骑着摩托车到金冯刘、章家沥一个村一个村地向别的伞件加工点去收购。当时天下着大雨,吕苗芬仍然没日没夜地跑,根本顾不上累,终于在规定的时间里将3万个面子布交给了客户,这一笔生意足足赚了5000元。自此,这位武汉客户每隔10天半月都要到吕苗芬这里来订货,周围的加工点也愿意将伞布、伞骨架等通过吕苗芬卖出去。

1990年,四兄妹分家了,老大独立开厂,而吕苗芬则继续带着两个弟弟合伙经营,租用机械厂的上下两楼共8间房间。吕苗芬全家再一次吃住在厂里。其中腾出一间,前半间做伞、后半间做房间,另外再腾出一间,前半间做灶头、后半间做洽谈室,中间用一块布帘隔开,装配、仓库、办公、吃住全在这8间屋里了。吕苗芬敢想敢做,胆也特别大,终于有一次,让她“逮”住了一次外贸机会。那是1992年夏天,江苏铁路局急需用1万把伞到俄罗斯去调换钢材,对方的业务员一找两找找到了吕苗芬。当时这种生意崧厦镇上没人敢做,因为外贸生意质量要求高、时间紧,一不小心还要被索赔。吕苗芬的两个弟弟一听是这种生意,竭力反对。老母亲知道后,也反对,连与吕苗芬要好的同行也劝她还是安稳点好。而吕苗芬则被每把伞9元钱的价格吸引住了,下定决心要接这个单子。吕苗芬说:“如果亏了,我就把何家村的一间半楼房卖掉作赔偿。”吕苗芬不懂得怎么签合同,是工商所的人员手把手教她的。协议签下后,吕苗芬暗暗对自己说:“立下了君子协议,可不能失信啊!如果失去信用,下次就没有机会了。”合同签好后的最初几天,吕苗芬天天到银行去查看,盼望对方将预付定金汇进来。这样盼星星、盼月亮地过了几天,3万元预付定金终于汇到了吕苗芬的账上,当时她很激动,心想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于是放心大胆地立即组织生产。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资金,吕苗芬只好求爹爹、告爷爷,一路欠钱,本该付原料的钱,先欠欠再说。卖出去的伞,薄利多销,只能求及时结清货款。好在吕苗芬平时信誉好,这些难关终于闯过来了。10多天后,她就将1万把伞交给对方,一下子赚了3万元。

办厂是辛苦的,尤其是一个女人,出门闯荡更不容易,这一点吕苗芬有切身体会。1993年七月的一个大热天,吕苗芬带着弟弟去了趟福建,她要亲自去一趟原料采购地,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去之前,朋友告诉她,那里的环境很乱,见到陌生人要剪包抢钱的。细心的吕苗芬用布做了一只橄榄袋,将钱捆好放进去,又在钱与布袋间放了一个夹层。乘长途车到福建晋江,一打听,那里没有伞布和伞骨架,要到寺山、南安才有得买。于是,吕苗芬安排弟弟留在晋江,自己一个人赶到寺山去。在当地人带领下,她买了1800打伞骨架。没想到,这五六个当地人拿了服务费后还不满足,直接找到吕苗芬住的房间,向她索要1800元佣金。吕苗芬不懂他们“道”上的规矩,坚持不给,最后花几十元钱请了一餐饭了事。由于还要买库存成品伞,这几个人自告奋勇为吕苗芬带路,又代雇车帮她搬运产品。哪里知道,这伙人早就算计好了,在搬运途中足足偷去了三分之一的货。这趟押货回来,一路颠簸,途经较长的盘山公路,有些路段几十公里没有看到一户人家,晚上在荒山野岭破庙一样的路边店里填肚子,连电灯都没有,阴森森的十分吓人。回到家后,吕苗芬连续生了好多天的病,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