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人文达溪 旅游达溪

辰易


她是中华民族浩繁水系中最细末水系中的一脉水系,她发端于四明山南麓。崇山峻岭的四明山是她的母体。因为崇山峻岭,故水流湍急,潺潺不绝;因为夹岸林木葱茏,植被丰茂,故碧水如镜,净无纤尘。

她就是有虞南四十八堡之称的母亲河,史称达溪。达溪自余姚隐地(解放前隶属上虞陈溪乡)发源,自南而西北流经黑龙潭、深弯绕、徐林、浪撞、虹桥、珍坑、生畈、大庙,折而向北,经石砩、王村等村落,其间又有巽溪、珍溪、陈溪、干溪、洙溪等数条小溪汇入,到下管与管溪合为一契,成为管溪之源头。诸溪两侧皆因陡峻林壑,山多生云,云多生水,水长年常流,树长年常绿,可谓一路山水一路景,一路风光一路情。天气晴好时,波光涟滟,水色天光,融为一体。春花烂漫时,水中甚至还带些山花的余香,甘冽清澄,令人望而生津。达溪流域的气候属典型的南方亚热带,四季雨水充沛,溪域虽不甚宽阔,但蓄水甚丰。百姓沿溪而居,生活恬淡自得。

达溪形成的历史今人无从考证,大概有地质形貌起就有了,也大概达溪水常年不涸,噬土啃壤,逐年拓展,终成今天之形状;又因溪周边林深叶茂,土质肥沃,两岸很早就有人迁居此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数百上千年,薪火相传,由此演绎出许多与达溪有关的人文故事。

达溪就地域而言,以上虞市陈溪乡政府居地为轴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南北长约25华里,东西宽约20华里,横跨余姚、上虞两市边境,其间散居着许多村落,总称四十八堡。各堡都有各自的地理风貌,沿溪皆有婉转溪流相连,流脉如丝线,串集起一个一个村堡,似断若连,各呈异态,别显丰姿。林木扶疏,掩映粉墙黛瓦;山风过往,惊起竹海鲸波;鸟雀啁啾,唱响人间天籁;流泉叮当,胜过万方乐奏……此乃达溪之胜景也。

有“上虞后花园”之称的陈溪乡,虽然深山重锁,却有着相当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景观。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名将灵姑浮为实现越王勾践复国大计,奉命潜隐于此,“十年生聚,十年积蓄”,他所集聚操练的数万越国壮男在这里饥餐野果、渴饮山泉,胸怀复国之志,苦心砥砺,经过一十八年漫长蛰伏,终于乘吴王夫差北侵中原、吴地兵力虚空之机,振臂一呼,铩羽而出,所率精锐星夜突奔,一举攻破吴国都城,灭了吴国,使越国成为春秋一雄,称霸江左数百年,创造了不朽的山越文明,直到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告罄。在越国洗雪国耻过程中,作为赫赫武将的灵姑浮居功甚伟,后人为纪念其丰功伟绩,在风光秀丽的陈溪、珍溪交汇处建起一座大庙,即通泽大庙。庙始建于晋代,分为观音殿、东狱殿、通泽殿、包爷殿、财神殿、魁星阁、文昌阁等共九九八十一间,殿阁相间,层进层出,气势恢宏,构建瑰丽,四十八堡乡民称之为大庙,有善男信女朝而往、暮而归,进香拜谒,祷祝太平。庙内常年香火氤氲不绝。至文革毁于一旦。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达溪流域民间组织自发筹资数百万元重建大庙,又经过数次增修,逐渐恢复其旧观。至今大庙年年灯会、月月庙会,四面八方乡民接踵而至,少长咸集,盛况空前,足见乡民对民族英雄的敬仰。

达溪流域山重水复,四季景色宜人,兼之民风朴俗,勤劳于事,一向与世无争,历来是得道之士修身养性、探胜觅幽的桃源胜地,自晋陶渊明开辟田园居始,饱学之士大盛归隐之风,东汉时道家名士于吉和东晋时道家名士葛洪曾先后在陈溪太平山棋盘岩以穹为庐潜心钻研道经,一个传下不世“经笺”,成为我国中成药始祖;一个著就旷世之作《抱朴子》,成为当时神仙道教之集大成者,被后人誉为“丹经王”,其影响延泽今天。当时通泽大庙对岸的钓台山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寄情处,先后有谢敷、魏伯阳、汪京产、陶宏景、陆游、刘伯温、王阳明等世之名士慕名而往,即兴赋诗作画,至今尚留许多经典诗章。此外,关于黑龙潭、石笋潭、黄龙洞、象鼻洞、纱帽岩、棋盘岩、十子庙、四柏古庙等等传说,更为美丽的虞南山水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本土当代文学名家徐懋庸更是对十九都风物情有独钟,在他的自传中屡次三番撰文叹咏,拳拳之情溢于言表。

陈溪乡还是民国初年打响光复杭州第一枪的辛亥革命志士夏达才的故乡,也是四明山革命老区,现留存战争年代的抗战古迹多处,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达溪在虞南山区,长期以来交通闭塞,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未曾得到开发。这里至今还是一片处女地,这里的山光水色还很本色,未经过人为的修饰与包装。这里还属于原生态的美,亟需一个发展平台。为开发达溪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改善老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去年12月28日,经上虞市风景旅游局审批,市民政局同意,一些热心于达溪乡土文化研究的有识之士自发组建了“上虞达溪流域乡土旅游文化研究会”。该研究会以“留住乡土文化血脉,传承先贤创业精神”为团体宗旨,以期通过对达溪流域内风物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探索、发掘、整理、保护,全方位展示这颗“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瑰丽珍宝的亮丽风采,拭亮虞南达溪文化旅游金名片,以招徕广大旅游爱好者和文人墨客前来采宝撷珠、怡情山水,籍此振兴达溪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大众。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